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文化造型工作的歷程——記楊平猷的「鳳輪」


楊平猷在清水家中庭院摩娑即將完成的媽祖鳳輪造型

 

 

 

一、一隻大鳥

「快來看呀!一隻大鳥!」

「是老鷹!是老鷹!」

「才不是,那是孔雀,好大喲!」

「好漂亮!」

水鎮壽天宮媽祖「割火」(進香)的遊行行列正通過一所國小前面,那些掃地的小朋友爭着跑出來,擠在路旁,睜大眼睛極感興趣的望着熱鬧的行列,特別對「媽 祖」轎前一隻輕扇着翅膀的大鳥,好奇而熱烈的辯論着、讚嘆着。燦爛的陽光照着喧囂的隊伍,這隻約一丈長的大鳥是行列中唯一的「禽類」,以它特有的形體,沉 靜昂揚的曳着「媽祖」的坐轎,徐徐前行。

去年初,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蔡先生。 他知道我從事彫塑工作,便和我談及廟宇活動的事情,他說清水鎮壽天宮的信徒們自動組成了五個小組,這些小組配合着廟宇的節慶來推展信徒的敬神活動,純粹是 大家奉獻的競爭,經儕與廟宇無關。他參加其中較年輕的一組,希望今年「媽祖」割火的活動,能夠勝過其他四組,因此想請我幫忙,替他們想一些比較生動的東 西。

當時,我覺得這似乎是坊間藝匠的工作,僅給他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意見後,就不再去想它了。

到了年底,我在一個熱鬧場合又遇見了蔡先生,他舊話重提。

他說:「我們有一個歷年來無法解決的東西,文獻上面曾提到:『媽祖』乘『鳳輪』出巡。但是這個『鳳輪』我們做了好幾次,都不能滿意。」

我問:「你們是怎麼做的?」

他說:「上次我們請了工人,在轎下的輪子配上兩隻鳳凰,結果很不好,不知你有什麼好的辦法?」

我說:「所謂『鳳輪』恐怕不是在輪子上裝鳳凰的意思,照古文看來,『輪』字應可從『車』解,我寧可把它解釋成用一隻鳳凰在前引導的乘車,就像『龍舟』一樣,在造型上也可以得到解決的方法。」

他聽了這番理論,頓覺恍然大悟,高興的要我替他們製作這隻鳳鳥。那時我們剛辦了「方井美展」,大家一直在研討「方向」的問題,也得到了一個模糊的概念——就是「文化造型」的問題。於是,我便答應了這個工作。

在今年二月下旬,「方井畫會」在美新處舉行第五次展覽時,青年彫塑家楊平猷向我透露了以上的消息。

 

二、彫塑家的介紹

平猷是臺中清水人,臺北師範藝術科畢業後,入藝專美術科(第五屆),二年級時選習彫塑組(現已改為彫塑科),在校素描最優,又在楊英風處學習並充當助手。 彫塑作品參加過各項展覽。服役後,專事彫塑工作,參加了「國際造型與藝術家協會(ISPPA)」、「五行彫塑小集」、「中部美術協會」、「臺中藝術家俱樂 部」等活動,並熱心致力於由同學組織的「方井美展」(已展出五次),現擔件中國彫塑學會理事,民國六十年

.本文:共 7 頁〔每頁顯示 1000 字〕  .目前位置:第 1 



楊平猷為台中省立圖書館設計的壁彫,可約略看出受楊英風的影響。

3.為鳳輪造型設計的木架雛型

4.翻塑出來的鳳輪軀幹

5.楊平猷仔細為鳳輪上顏色

.圖片影像:共 3 頁〔每頁顯示 5 筆記錄〕  .目前位置:第 1 

 

 

 

承塑了臺中省立圖書館中興堂浮彫「瓊島弦音」(9m×35m),於民國六十三年赴日本考察藝術活動,現年三十四歲。

 

三、成為彫塑家的過程(自述)

「國小五年級開始,跟着美術老師到外面寫生,漸漸對美術產生興趣。初中時,有一朋友參加了臺中ABC畫廊素描函授班,我從他那裏借到義, 勤練鋼筆畫素描,初次領會了筆觸的味道和腕力的控制。高一就讀清水高中,看了余光中翻譯的梵谷傳,受到很大的刺激,決定重考臺北師範藝術科。進入臺北師範 後,從基礎訓練着手,當時的老師周瑛,就開始教導分面的觀念。我曾經有一張畫,被周老師指出帶有立體派味道,隨着開始認識西洋近代藝術理論。」

(分面觀念的奠定,可能對於素描的助益極大,也是日後選擇彫塑的啟端,在楊平猷往後的彫塑作品中都極注意面的關係與交代,不難看出這段經歷的影響。)

「後 來曾在王鍊登及李石樵處學畫。在李石樵處,對他的努力方向有所感悟——有一天見到了他用長方形色塊畫淡水河,把山的倒影、水波的形象及堤岸的景象處理得層 次分明,看了很感動。那時大約是二年級,感受到簡化分面技術和交待色彩層次的技法,得到了一個印證。有一次,參觀李德的人物素描展,我感到很震驚,又認知 了素描也有自身的境界。它的氣氛、色調、構圖給了我很大啟示。同校之後,我畫了二十幾張素描靜物,企圖捕捉李德素描所給我的感受,對我繪畫調子的建立,幫 助很大。

在師範學校,最大的進步就是——對於繪畫要素的空間感、量感、質感及調子原理,已有相當程度的了解。這一點,比起進入高中專心準備聯考的同學們,是幸運的早了一步。那時,對於十九世紀印象派所追求的氣氛與世界,已經有具體的感覺目標。」

(進入藝術學校的同學,大部份都要到二年級開始,才能體會到素描的調子問題。)

「我在師範學校時,曾和一友人到楊英風處,對於彫塑產生很大興趣。藝專升二年級分組時,學長們指出只有素描最好的才可進彫塑組。聽了這話,我覺得也許彫塑比較高深,加上自己對素描也有一番自信,雖然彫塑的確切觀念尚模糊,還是毅然的選上。」

(教育的引導有所欠缺,選擇彫塑好似命運安排。)

「分 組之後,我學習彫塑的路程分為二:一是有空時就到楊英風處實習,一是在學校學習。在楊英風處,見識了一些實際工作的過程,啟發不少技巧及觀念。在學校,除 了老師教導之外,最大的好處就是跟同學相互切磋研討。大概因為條件的限制,老師的啟發顯得較弱,大家也摸索得很辛苦。

那一段時間,簡直是在跟一大桶泥巴搏鬪,有一年多

.本文:共 7 頁〔每頁顯示 1000 字〕  .目前位置:第 2 

 

 

 

除了技術略有所得之外,沒有具體的收獲。當時塑造人像,往往由局部做到另一部份,無法把握全局,而 且體力的消耗比素描更大,往往精疲力竭仍得不到進度,大概素描是一氣呵成,在這裏則有再而衰、三而竭的困擾。同時三度空間的造型交代,更是處處令人不滿 意,作品所以敢於翻成石膏,只不過在解剖的觀點已臻合理時,就將它結束。也就是形態的完成,跟素描所努力探索的精神是兩回事,不能統一。

直到三年級下學期,漸有心得,開始嘗試把理念用上作品,然而,不久就畢業了。可以說才剛剛開始了解彫塑的神秘,正待努力探索,却面臨中斷,因此服了一年役後,我立刻重拾泥土專心彫塑至今。」

 

四、一個有意義的轉變

幾年來,楊平猷一方面仍在楊英風處工作,一方面積極的從事創作,參加無數的展覽活動。他的作品,往往取材自天然的石塊、木塊加以處理,產生出粗獷、爽朗俐 落的造型,這些造型大都是經由抽象的或半具象的形式,赤裸的展現出理念的內涵,形成一種凝煉而特殊的風格。這個形式風格乃是源於楊平猷想要「追索一個中國 的風格」的信念而來,由於中國的藝術精神之中,有很多高遠深奧的道理,因為受此思想的影響,楊平猷的作品也帶有常人難以領會的哲理精神。

「在師範時,我讀了一本國畫理論書籍,境界高超而豐富,我曾把握它的精神重心,用於素描上面,得到了不少心得。製作彫塑時,我也將正反虛實之類的觀念,包容上去,也得到了另一種效果。」

這個期間,他對造型理念法則的執着,已為他的作品奠定了一個穩健的道路,內涵與形式漸漸獲得統一。此時期的作品如「達摩東來」,以很簡潔、有力、略帶幽默 的造型,塑造一個比例勻稱的達摩法師,足踏一片樹葉,逆水而來,它上揚而貼身的僧衣,象徵着迎風的勁勢,整個姿態堅定寛怡,一種濟世仁人的胸襟表露淋漓。 這件作品在方井第五次美展展出,藝術界友好都很欣賞。

「我對造型彫塑深具信心,把它當 做一生的目標勇猛追尋,可是越追尋却越發生懷疑——對於藝術家為展覽會,為藝壇創造作品的生活方式感到懷疑。我們對於藝術家及藝術品的價值判斷,似乎都來 自過去偏狹的藝術本位主義,我越勇猛的創作,越覺得有所欠缺。這時我對很多人表示了我的苦悶,他們都覺得沒有道理,他們認為我的創作道路已有一個良好的開 始,作品已具有某種藝術品質,不應該失去信心。

「若要追溯這種創作信心從何時開始動搖,我想那是我國退出聯合國時了。那時,我正如往常一樣的埋頭於工作室內,收音機播出了這個消息,我為之一怔,那時隔壁

.本文:共 7 頁〔每頁顯示 1000 字〕  .目前位置:第 3 

 

 

 

正稀里嘩啦的在打牌,而且傳出很大聲的流行歌曲,我頓時覺得心中一陣痛楚,眼淚奪眶而出。我摔掉了 手上的工具,跑到外面去,帶着胸中的悲憤,四出徘徊,想到了『商女不知亡國恨』的可憐,想到了這種麻木的情感與知識份子的責任問題。從那時起,逐漸的對於 沈溺於形式藝術的軟弱與迷信感到灰心;我開始思考着民族自尊與造型使命的關係。如果藝術能夠振奮民族的靈魂,才是重要。這個想法變成了一條利鞭,時時在腦 中響着呼嘯,過去那些嘔心瀝血的作品漸漸變成灰淡的影子,感覺起來好像是夾在書頁中的枯葉一般。」

「在 今年初,我們同學一起討論了文化造型的觀念,它迅即確定了我的藝術生活態度,當我興起了創作的念頭,或接到任何工作時,我已經不去想『如何表現我個人的一 件大作」,而優先考慮『文化造型』的可行性,至於報酬、名聲、藝境、藝術界的評議都退為次要,所有的藝術工作指向,自然投向大眾教育和建立民族信心的造型 活動上。」

在我們學習的歷程,創作態度保守或激進的同學,都莫名其妙的受着藝術家虛榮觀的催趕,認為從事的是一件清高的心靈工作,把拒俗的苦悶當做修道的享受。至於西洋畫壇的催眠,一直使人愉快的憧憬着作品未來的偉大地位。

藝術看成一種苦行來修煉,自然只特別關心「自我的心境」,乃至於產生誇張矯情的做作現象。如此在西方的眼光中是專業的、純粹的、學術的、乃至於尊敬其服膺 理想的犧牲精神(犧牲麵包、朋友、妻子、家庭、事業等等不一而足),這樣絕情的毅力由於投射方向錯誤,固然是將藝術的礦藏越挖越深。然則不是忘記了太陽底 下的清明風光,就是與外界的通路已被塵封,所尋找的與人性需要的,恐怕是地下地上各自發展了。

如果再從民族的文化性格深思,僅為着虛空的野心生活,而罔顧同胞前途的藝術家,其仁人之心愛物之情意豈不是一片虛偽,其為「藝術」而瘋狂,豈不像吸鴉片一樣。此間的藝術家如能放棄西方藝術的催眠目標,必能得到與環境息息相關的踏實造型生活。

 

五、民間藝術活動

我小時候住在鄉村,每逢民間節日,整個村莊的活動皆圍繞着唯一的廟宇而達到了高潮。

中印象深刻的有「梨園」的「子弟戲」,「梨園」是傳統的民間戲劇組織,內中的樂工及演員都是本村莊的村民,至於教授的人是否外聘或承傳則不太清楚。只記得 每天晚飯後,村子裏的農夫都到廟去,坐在長板櫈上,老年人負責樂器及教唱,年輕人則負責表演,演的戲據稱是「唐山戲」,唱的詞兒叫「官話」,想來大概是 「平劇」吧!那些粗壯的年輕人常飾反派或將

.本文:共 7 頁〔每頁顯示 1000 字〕  .目前位置:第 4 

 

 

 

軍,而長得較俊美的就反串旦角——扭捏的姿態和假嗓子都使人覺得很有趣。

了節日,搭起戲臺,個個演員都打扮漂亮,穿戴鮮艷的戲裝,在臺上一板一眼的唱作起來,全村的男女老少都集結來觀賞,非常熱鬧。演完之後,洗盡胭脂,仍是牽 着水牛吆喝着下田的莊稼漢。然而評語却成為茶餘飯後的閒談資料,演得好的也出了一陣風頭,飾小生或反串旦角的,多半成為少女傾慕的對象。

外如歌仔戲、布袋戲、國術舞獅等等,都是村落的團體活動,因為「廟」是傳統的信仰中心,而「神明」代表着上天與土地,於是民俗文化圍繞着它,塑造出一套奉 獻虔誠、結合傳統文化與歡樂的敬神活動。這一代由農村長大的人,即使到了外國,應該仍思念這些童年時的精神生活,心中永遠會存在着一個文化血緣的「鄉 愁」。

西方科學產物的收音機、電影、電唱機及電視機,吸引了新生一代的興趣,民俗活動 遭到了一次浩刼,為之迅速衰退,偶而城市裏的一個空地出現了一座布袋戲臺,僅見兩三人駐足觀賞,好不寥落。城市的夜晚,兒童只對百貨公司遊樂場的自動汽車 和廸斯奈卡通動物玩具表現熱烈的情感,長大後到了外國也就沒有什麼文化的鄉愁了。

所幸 布袋戲上了電視仍然是布袋戲,畢竟它不像菜櫥被冰箱取代一般,因為它裏面含有永不能取代的文化素質。然而為了適應新的傳播手法,它不得不改良了一些表現形 式;歌仔戲、平劇都逐漸的蛻化,唯獨廟宇的民俗活動却顯得貧血而退化,演變成為迷惘心理的發洩與慰藉的活動,而不再具有積極的文化意義。(社會變化,暴發 戶對驟來的財富迷惘,為求合理化的平衡而投入廟宇活動,感謝神明;貧苦的人,對於社會激變的迷惘,也祈求神明保佑賜福。)

知識份子從理性和審美的角度察看這些活動,往往覺得它是雜亂、偏狹、愚味的迷信活動,而加以疏遠,儼然成為同胞中的兩類人種,至於那邊是維繫傳統及基本生活的主力,自不待言。

有受教育的人,應像農牧專家,將科學的觀念技法用來改善自己的土地;藝術家也可參與民間生活與活動,用造型的能力使生活產生積極性、娛樂性、藝術性、文化 性和民族性的意義。受了教育而沒有能力改善周圍的環境,不是教育本身有問題,就是生活指向錯誤。教育本身固待改進,但扭轉心向却在乎個人先覺的認識。有能 力的藝術家參與帶動生活環境的內涵與形式的進步,可以激發更融樂的情感,促進低層文化的昇級,這樣的活動正好像藝術品的作用一樣,只是比較積極。

 

六、製作的考慮與檢討(自述)

「這一隻鳳鳥,一方面他們要求每年都可使用,因此採

 

用堅固輕便的樹脂製作;另一方面我個人覺得使用堅實的材料,在感覺上較具豐富的份量,因此用立體彫塑來完成造型,不採取紙糊之後再予彩繪的方法。

它的長度約一丈,為要結合媽祖的坐轎,必須要考慮機械結構和動力的方向、來源,因此要注意造型的適應,同時它要在街上跑,也要考慮到運動可能造成的好壞結果。

為了使「鳳」在運動上感覺生動,不用靜態的仿古變體造型,而採用寫實的手法。結構上,則在兩翼安裝彈簧條,使它在運動時能夠有輕扇的擺動。

去的彫塑知識中,曾經學到「一件彫塑在陽光下或置於室外廣大空間時,它的顏色應該和室內的作品不同」,但是沒有學到「當彫塑可以運動時,顏色應該如何?」 上色時,我採用過去靜態彫塑的顏色,終於在行列中,與其他道具相比較時,令我覺得有「消瘦」、「寒傖」、「過份嚴肅」的味道,它帶給我一個新的啟示—— 必須考慮這一類活動的風格問題。

知識份子參與民間廟事的活動時,要建設的風格理想是什麼呢?

我提供兩種型式來做參考:

一種是往宗教的立場塑形,造成像天主教一類的遊行活動,嚴肅、虔誠、而純粹的風格(我這一次的上色,有些偏向這一個風格),這樣固然深沉有力,但是我覺得不適合而且不可能在我們的土地上形成。

一種就是往節慶歡樂的立場塑形,則可以把這種道具玩具化,因為它代表着「歡樂的誇張」,民眾需要這樣的活動,來享受歡樂,也許造型可以大膽的卡通化,顏色 可以艷麗華美,更能達到效果。上述的想法,僅是個人的感想,但是經過了這一個寶貴的經驗,使我的造型觀念,不再像過去一樣的拘束,另外開拓了一種嶄新的生 命力。」

「這個活動之後,廟方及觀眾都覺得這個東西很新奇,一新耳目,並且使這個小組在活動中搶到了風頭,他們有了這個經驗後,也許會更加信任知識份子,邀請他們來改善整個活動的內涵和形式,那麼我便做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了。」

七、文化造型家的修養

由學院畢業的藝術家,在造型觀念上往往和深植傳統的藝匠對立,由於學院教育的內容大都是西方的世界,較少和生活環境聯繫,因此藝術家成為西方造型思想內侵 的探鬚,想要徹底翻新傳統的形式,這個集體潛意識的企圖並沒有徹底完成。因為學院派者,在基本能力與傳統認識上顯得幼稚,引起藝匠對於學院造型教育的輕 視。藝術家條件不夠不足以領導及改進傳統的造型活動,只得轉往他受教育的世界,保持着「知識」的尊嚴;而傳統的造型活動缺少新生知識的營養,一直在因襲的 藝匠手中傳遞,精神喪失徒留形式,越發墮落,它的低俗

.本文:共 7 頁〔每頁顯示 1000 字〕  .目前位置:第 6 

 

、不和諧、及無意義的形式更使知識份子遠離,成為惡性循環的狀態。要改善這種文化分化的現象,要那一方面委屈呢?要藝匠接受「達達」、「超現實」、「立體派」的理論教育嗎?

平猷在參與這件造型工作前,先有一個清晰的心理覺悟,由此發展成為誠懇的工作態度,這是構成雙方正確交通的基礎。然後他從受教育的知識,為「鳳輪」提出了 另一個新的闡釋,解決數年來的難題,是造成信任「知識」的關鍵。至於構想、設計、製作而至於參加行列面對大眾的這一連串的過程,不僅代表着自身觀念的出發 和完成,同時也代表着藝術家挾帶創作及改善的心意參與成功。

這其中包含着下列的意義:

1.固執的傳統接受了知識參與,並承認知識也是一種解決困難的工具。

2.保守的民間接受了知識份子的建議,並且願意大膽的讓他嘗試。

3.知識份子的結合及參與,必須基於尊重傳統文化的誠懇態度(以造型來建設民間活動,不要求民間來屈就他的大作)。

4.一個「讀書人」不只要有一套理論,還要有做得出來的能力。

5.「結合」有賴於爭取雙方的平等關係,「讀書人」不能有自負的心態,但也不能喪失引導及建設的任務。

楊平猷的「鳳輪」不管成功與否,最有意義的就是它的過程——得以步步實現的技術與努力。心理認識、對傳統文化的態度與認識、本身的學識、彫塑的能力、待人的態度、言談的技術、結合取捨的能力等可以說是一個「文化造型家」的基礎修養了。

 

八、結語

羅丹在談到他的彫塑觀時,曾說:「我的彫塑放在公園時,要使公園的景觀來美化這一件作品。」(來自羅丹藝術觀一書)。

楊平猷却認為:「彫塑雖然重要,但是整個公園對大眾更重要。彫塑的能力應該用來美化公園,充實公園。而彫塑品與公園的關係,應該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本文:共 7 頁〔每頁顯示 1000 字〕  .目前位置:第 7 









 

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佛陀的呼吸法2022安般念修習經驗談0220結語

 

(一) 讓禪光現起

 

[清淨道論]四十種業處,有一個[光明遍業處。為了光明現前,我[觀][圓月]與[日落]、用花盆包燈泡,讓盆底洞漏燈光的方式,企圖修學[光明遍曼陀羅],久久未能成就只好回到佛陀的呼吸法安般念

 

我本來是不信鬼邪的人有一天,不知那門子的念頭,生起小禪房出現鬼的想一時心生恐懼,逃離禪房幾天不敢入座三四天後,才硬著頭皮再度走入禪房

 

小禪房裏,通常門窗都是緊密無光那一天的安般念修習中,不知什麼時候,看見一個鬼物身体很瘦,頭大大,下巴尖,眼睛大而下陷像[魔戒]那五百歲老頭(當時魔戒還沒有電影出來,我沒看過這種鬼樣經驗) 

 

這鬼物在我面前,大張眼睛,向我爬來一時心生恐懼,毛髮直立

但,我沒有逃離。心說:[給你吧]。於是:[心力]加強,安住呼吸,策勵[精進]於呼吸

頓時,眼前亮光大起,鬼爬瓦解、強光駐留

一圈比太陽還亮的黑光,包圍著金色紫色的晶光,在眼臉鼻前,向外擴散

 

我修練不成的[光明遍],卻在精進於呼吸,[為法捨身]的剎那中,霍然天成

而[爬鬼]當然是我內心潛藏的不潔之念所變現。  

 

帕奧禪師開示[安般念],提到[取相]生起白霧光與[似相]生起晶亮的光,稱為[智慧之光] 並強調、重視

 

 

修習安般念的禪修中,努力於呼吸的精進時,首先生起[鼻觸點]的禪相一再精進策勵,就可能現起[光明禪相]

 

這時的努力精進,在禪修進入初禪等的心歷路程中,叫[速行心]

 

[速行心]其實是禪行者在禪修階段中,意願轉強時,心力加強,念力加強,好像我們加快腳步時,生起[快、快]的用心。也因為一時生起了速行心,光明禪相可能隨之現起。(請參考阿毗達摩)

 

一次經驗之後,光明就會遵循經驗常常出現希望這篇法談,對讀者,可以有所幫助

 

 

[清淨道論],[地遍]的修習中,講到進入初禪時也提到速行心初禪入二禪,也要用力速行

 

速行是因,光明相是果

 

速行後也可能轉起[未到地定]或稱[近分定]。或進入[初禪安止定]也可能[墮入有分]。

 

禪修是無常法,出現甚麼狀況,都沒關係。每種經驗都很可貴,即使很糟糕的經驗也很可貴。

  

 

 

 

(二) 品嘗楊柳淨水的滋味 

 

我十三歲,隨著母親讀[普門品其中,有一段經文,要我們常常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這樣的人,當在大海中航船,突起惡風怪浪時,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惡風怪浪就會平息],或轉入淺灘當旅途中遇到盜賊惡王持兵刀追殺,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兵刀循斷斷壞]

 

修安般念的行者,時時憶念呼吸,時時安住在呼吸中,照樣可能[惡風平息],或[兵刀循斷斷壞

 

 

1995年,我接了好友王介夫介紹的二胎加建工程看了圖,美金十萬元的固定價,問我能不能做算一算材料工資,應該游刃有餘,我們就簽定了

工程一半後,業主開始加突然一步一步要求變更設計首先的窗要改大,接著八尺天花板硬要改成九尺高。而且天花板又要改雙層。這些變更都破壞了原設計的結構需要很多防震補強的裝置。材料增加不算工資的差異才大。我一再裁減工人最後算算就要賠本製作。裁掉最後一個工人後只好完全自己動手。業主預算綁死就是不肯加價。改窗尺寸時工時增加免強答應了。隨後改天花板時材料浪廢並追加很多工法複雜耗廢時日業主不肯溝通加價幾乎要翻臉。而且還要這要那的想找大便宜軟土深掘。我從忍耐變鬱窣。

 

一個修學佛陀呼吸法的木匠工作中常常會帶著安般念上工

  

那一段時日加州焚風來襲。某天午休後溫高華氏一百零三度。我正好做屋頂防漏工作頭上太陽下曬腳下瀝青熔化熱氣上烘。一個鬱鬱不滿加上一個害怕煎熱的心機乎不敢上屋頂。

 

但是[佛隨念]鞭策我,正向以對,我提起正念,作意面前,正知呼吸,一時強念作意,勇敢上屋頂的剎那,忽覺一股[清涼]由頂而下,洗遍全身。

阿,[淨身楊柳水]。 

頓時炙熱沒有了、鬱窣沒有了。清涼與喜悅,佈滿周身,災難瓦解了。 

 

第一次感知[佛法]的威力,了知苦諦與滅諦,同時了知集諦與道諦,了知佛法的珍貴,正見現起,正知[四諦]。[正信]現起,了知:災難中佛法得以成立

正見,是真正的看見,當時正在看見。不是聽到別人的意見。正信是親見起信。

 

我把工人全部叫回來。工程賠了錢,我賺到了[法]

 

我體會了普門品中[循斷斷壞][惡風平息]的正解意。不是嗎?[百千萬劫難遭遇願解如來真實意]。福德因緣不可思議。真奇妙。

 

佛法的[正信]也從此建立。

 

               

 

 

(三) 認識多彩多姿的未到地定

 

大林慈濟醫院,有一位[簡院長]在洛山磯,我喜歡禮拜六早晨,聽他的收音機[醫學講座]

 

有一次,他說:

人體腦部,有一處細胞,有種特殊機制可以儲存記憶經驗、也可以讓經驗重新現起、或改造經驗版面,另編故事而現起

 

它的現起,跟親身經歷一樣,聲音跟現在聽到一樣,影像跟眼睛現在看到一樣,味道跟鼻子嗅到一樣   

它的發生,通常在睡醒之前,半睡半醒之時,或白天醒著,但心緒沉靜的時候

 

他說:[幻視]的人常看到別人沒看到得東西。[幻聽]的人,常聽到別人沒聽到的聲音。這些影像音聲其實是[自己內心潛藏的心識所變現]

 

這種人,通常較內向孤默少言,而聽看到經歷卻和真的一樣因為沒有禪修的智慧,也沒有直觀的技法。自己無能自知以假為真。可能造成現實的錯亂,精神發生問題 

 

 

修學佛陀安般念呼吸法的人,心緒專一,時時遠離了要這要那的欲求心這時,思緒單純,潛藏在儲存經驗細胞的下意識,也會因為沒有雜想欲望煩惱的束縛,而浮現,活化了經驗影像

 

這些影像也和真的沒有兩樣。很多人禪修中常被這些影像如看電影般被帶著走。由於這種事因人而異虛幻如真的經驗,成為多彩多姿的世界,成就多彩多姿的故事這時的禪修者,若心存[正念正知],更在[正精進]中,他就會入初禪的[未到地定]中

(請參考[法談_從三界四食的角度來欣賞先師楊英風教授]一文

 

 

法鼓山的禪修理論中,有一個[統一心前後統一、內外統一、沒有對立、事事統一住未到地定的安般念行者,一樣有統一心分不出[蝴碟是我,或我是蝴蝶](莊子)[焉知我不知魚之樂]也分不出[橋在水上飄,還是水在橋在下流](公案)

 

 

學呼吸法不久某天我一面開車一面注意著呼吸。無意間發現:整片檔風玻璃變成我的眼精。分不出檔風玻璃是眼睛還是眼睛是檔風玻璃。那種感覺真奇妙。

第二天 張老師告訴我:是進入[未到地定]。原來開車也可以進入未到地定。統一心現起。檔風玻璃和眼睛統一了。 本來對立的兩件事物融和一體了。

 

 

因為統一心,讓我體驗了[色身在走路](阿姜念_身念住)也體驗了樹木成行排列整齊,萬物演說佛法:了知七覺知(菩提分)、了知八正道(公德水)(如阿彌陀經所說)

 

[統一心]的狀態是[未到地定][一心不亂]的狀態。

 

統一心的形成也建立了禪境美心。

 

統一心現起美感也現起。

 

因為美感生起喜心樂心現起輕安現起。 

 

佛法是真理通一切法門遍一切處。所以說詞有差異是解讀的取角差異。

 

佛教導我們正志正思惟正解。所以佛在入般涅槃之前數月間一直說八正道。最後對百歲老人說:只有佛教有八正道。(南傳大般涅槃經)

正見正志為前導。

 

[未到地定]與[欲界]相鄰近,是[欲界定]。是很基礎的定。但卻是很重要的[宗派]的分水嶺。也是邪門作怪的臨界點

 

學習佛陀安般念的人,因為[正念]、[正知]、[正解],而[正行][正法]從此可入更深定鏡初禪乃至四禪或修[觀],而開發更高智慧

 

 

未到地定會有[身心離繫]的感覺因此,也叫[離繫定

 

因為感知[身與心]分離,很多人錯以為[靈魂出竅],而有[靈魂]說或說成[元神]現身,發展成[心物二元論]學說

 

或因為不能[正觀]、[正知],誤以為神通現起,說神說鬼,就很可昔

 

 

而佛教徒因為[直觀],對身心離繫的現相,清楚了然並以此觀察解析生命的現象,墊定[名色分別觀]的基礎

 

對於身心現起的[名法]與[色法],細節獨立清礎界線分明,建立了[四界分別觀]

[阿毗達摩],或稱[唯識學]中色法的[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或[名法]中生起的各種心_[善心]、[不善心]、[美心],都能一目了然。

 

依我個人不必分析幾十種善不善心。只要[直觀]了別[白法][黑法]。

 

正見現起了別現起正志擇法自然運作八正道自然成型七菩提分自然顯現。

 

白法是善法黑法是不善法。白法有白法的波動黑法有黑法的波動很自然直接觸在心坎上。

 

所以阿姜查指著自己的心_(心之所依處說:讀這裡這裡就是[阿毗達摩]。

也因此佛法是[不假思索]可[直接觸及]的。

 

 

過去張大卿老師要我們觀察[昏沉的生起]。禪修昏沉時通常提不起精神還要觀查是不簡單。在當天昏沉現起的剎那我看到一股黑灰的濁氣在眉間盤旋向下直墜。

當我讀了[林僧傳記]一書才知道這股黑氣就是[風大]。很多人剛躺下半睡未睡時常有以為鬼黑影壓身的經驗。其實也就是風大。

 

 

未到地定的觀查中,了知前念、後念發生的因緣關係,建立了[緣起觀]也因為緣起觀而能超越生死。(十二緣起法) 

 

 

修學安般念的行者,了知未到地定的現起,存在於一個[剎那], 所以也叫[剎那定

眾生的生命現象,是身心的不斷現起,一次現起一個剎那 

一個[剎那],一個[當下]身心名色的觀察,就在[正知當下]

名色分別智]的證得,當然也在正知當下的剎那中

 

當下延綿不斷持續不斷時就是活在當下。活在當下正知當下。

 

活在美心,卻不沉迷於美心。喜心常常現起,樂心常常現起,一心常常現起

當一心現起時,就感覺生命踏實純淨。  

 

 

證得[未到地定],學習[安住當下],是開展佛智的第一步。願大家共勉努力

  

 

 

 

(四) 培育善根福德因緣

 

[阿彌陀經]有提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章句

 

修學任何法門,乃至於基督教法門,都需[善根福德因緣]我個人非常慶幸,在修行道上我很幸運,常常得到這個那個經驗 

 

但,仔細想想,不外乎福德因緣其中善根是其重點 

我不說我有善根但,福德因緣,絕非不是善根可得。前面提過如意輪觀世音菩薩的本心不斷。

 

如意是給人如意不是想讓自己如意。民主是給人民主不是給我民主。

 

佛陀的呼吸法人人可學易學不論佛徒或外教都可成就。但培育善根的行者,更能得心應手。你有可能經常感覺[龍天在側]更能[心想事成]。

 

多做義工、說正面的語言、凡事正面思考、不貪小便宜、有機會能力就佈施救濟。 

 

此事絕非虛言發個願吧。春天來了花自開放。

  

 

 

 

(五) 體驗有分心 

 

清淨道論[修定品]:[近行定]進入[安止定]時,有一個[墮入有分]這一句, 卻沒有下文我查狠多資料不得其解而網上文案資料也有很多人試圖描述,而沒有清楚定義的章節

 

 

[有分心],似乎是指:一種[下意識腦波活動]的空白

 

死亡前後,與過度到[來生]之間[心路歷程]的某一個心識,它就像黑洞,一個沒有形像,不可記憶而存在的心

 

(此世)。。。>速行心>有分心>死亡心>結生心>(下一世)有分心>。。。(阿毗達摩)

 

死亡心之前是[有分心],與結生心之後又是[有分心]

 

因為空白,我們記不起前世的一切只有習性隱隱約約的保留著,智慧也保留著。因為[有分心],一切[歸零]。使我們的來生能從新開始新生命的努力活出希望。 

 

 

我有兩次這樣的經驗,一次在同修李正念家,一次在內觀十日禪修中

 

某一日,[元音老人]駐錫李正念同修家李正念約了數位朋友恭請老人開示老人家說的好像是金鋼經我聽不懂,不知所以然因此,作意[心遠離]

 

我心。。。伺在呼吸>進入寂止狀>極寂止明亮>速行>墮入有分。。。。>伺在呼吸>>>。。這段時間,沒有昏沉睡著,卻一片空白,[墮入有分]

 

 

另一日,在西雅圖內觀禪修中心

一隻蒼蠅進到我關房,我想把牠抓出去,卻不夠小心,把牠弄死了當夜熄燈後,我偷偷的摸黑進入禪堂,以修習安般念禪坐懺悔迴向

 

精進中,禪堂大放光明,現起數百十紅衣大法師,與我一起精進安般念大家同步精進,同步現起速行心過後,我憶起了剛剛有一段記憶空白

 

如是,又是一次[墮入有分]數百十紅衣大法師的現起,是[近分定]現起的[取相],不是神通。 

當時,沒有進入安止定,卻[墮入有分] 

 

 

 

 

(六)體驗剎那與一度空間的世界

 

1.    什麼是一度空間

 

這幾年(即2015年左右),流行3D電影、3D動畫、3D列印。3D是指三組距離[長、寬、高]所架構起來的[三度空間]立體感覺。

 

 

我讀[台北師範]學素描時,周瑛老師要求畫出立體感。[立體感]與[空間感],是歐洲古典繪畫的三要素。而我們的[器世間]世界,是由立體與空隙組成的[三度空間]。我們眼睛所見的一切,是一組錯綜複雜的三度空間世界。

 

所謂[三度空間],理論上是由極小──「點」,向左右上下累積發展成線、面、體的感覺結果。

線與面構成二度空間;面積向不同方向累積,就成為體積;體積形成,就成為第三度空間。

 

構成三度空間的最初元素[極小]「點」,就說成[一度空間]。而我們眼睛所見的器世間的物質存在,都由點累積形成。讓我們說,這是三度空間;而極小──點,說是[一度空間]。

 

極小一度空間的存在,卻只能知道不可捕捉,只能感覺不可量計。通常讓我們感覺到存在,卻是在剎那之間

 

以佛教的觀點,三度空間只是一種[概念]。而[六根]感知的實在,其實只是[波動][燃燒],用現代語言,就是[能量的運作]。構成物質的[四大],地水風火,只是四種感覺。軟硬名[地大],調合名[水大],移動名[風大],冷熱名[火大]。

 

 

2. 剎那

 

[剎那]又是什麼呢?剎那是:[時間]最小單位的形容詞。一個心念生起消失之間,為一個[剎那]。

 

如幻亦如電,其間可能是千分之一秒,也可能是十分之一秒。剎那,就是時光前後的[極小]。有多小?不可說,也是只可知道不可計量的奇妙

 

 

3. 明觸與當下

 

修學安般念的行者,修學的最初,作意面前,把注意力放在呼吸的進出上。出息知出,入息知入。

 

這時,他用心把注意力,投射在鼻下方人中附近可感覺的地方。這個:[心的投射],稱做[尋]。

 

當投射準確撞擊目標時,心與這個可感知的地方,像全壘打的打擊手,把球棒敲在疾速飛奔的快球上一樣。噹一下,禪者的內心會有一個震盪,一個美妙的震盪。噹一下,就是[當下]。

 

當下,是一個[剎那]的發生及消失。

 

當下的震盪,是因為心與對象撞擊的[明觸]。心,清清楚楚的了知觸撞剎那所在一度空間上,所發生的內心自然波動

 

有些男女,初次見面,兩眼對視,全身震盪,一閃如電。心對心的撞擊,就是這樣。

 

當下的波動,是美感。因為美感,產生喜悅;因為喜悅,得到滿足,產生安樂與心定。

 

心與對象的撞擊持續,明觸就持續,剎那與一度空間的感知也持續。當下得以持續,是心錨住對象,成為「」。正知當下,有尋有伺,住未到地定。明觸常在,就是[活在當下]。

 

法鼓山所傳的[默照禪],就是尋伺的訓練,以成就[統一心]。

 

 

德國哲學家[赫里格爾],有一本體驗禪者的心靈實錄《學箭悟禪錄》。裡面描述的故事,就是他對東方禪者的認識:把心投射到對象,令心與對象撞擊重疊。射箭師要求學生一再的把心瞄準在靶心上

 

這和世界棒球王王貞治揮棒打出全壘打,在心智訓練上並無二致。球棒與球撞擊的時空拿捏,這也是一種藝術。中標的與全壘打,只是證明[體證當下]的百分百。

宮本武藏如是、佐佐木小次郎也如是、小李飛刀也如是。

 

聽說好友奚淞曾描述他寫毛筆字,把心專注在筆尖的狀況,書寫的動作本身也是美感。也是一樣,[活在當下]。

 

 

[當下]、[剎那]、[一度空間],是[極小]。因為不可比量,只能活在記憶的最深處──心。

 

心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心在內、也在外、也在中間。

 

 

一度空間是[極小],也可以是[極大],也可以容納日月山川。心不在過去、不在現在、也不在未來;心也可過去、也可現在、也可未來。

 

剎那也可以是永恆。能體驗當下,同時體驗永恆

 

 

心又在哪裡,在心之所依處,在心臟的血液裡,一個感知的所依處。剖開了,啥都沒有,而安般念的行者就是知道。(<阿毗達摩>

 

 

也因為如此,[當下]就可以有[無限可能]。可以我是蝴蝶、也可以蝴蝶是我,或知道魚之樂,也可以體驗色身在走路。學習體驗當下,就可培育自己的創造力。透過鼻觸點,內心通外在,靈感隨時現起,豐腴生命,奉獻眾生

 

 

真正的禪者,關心的是[正知]中道以[正行]。沒有關心靈感,也沒有關心智慧。

所以,悟因法師說:「談證果,我會害怕。」而,靈感自然生出,智慧自然現起。

園丁正確的下種,澆水除草與施肥,[靜待時節因緣,花自開放]。

 

 

所以,學習佛陀呼吸的行者,關心的重點,是如何作意面前,把心投向鼻觸點。完美的體驗一個呼吸,了知剎那,了知一度空間

 

 

也因為活在當下所以佛法的核心__四諦可以建立。 

可以知道[苦]可以知道苦之[集]可以知道苦之[滅]也可以知道滅苦之[道]

 

 

能體驗當下,所以可以_[以己為洲以法為洲。[以己為師以法為師

 

 

 

(七)從呼吸中體驗法的醫療

 

佛陀的呼吸法,在修學的過程中,因為身心的鬆弛,呼吸時,[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等四大,的[風大][火大]自然增強,推動周身脈絡,也能帶來如練氣士般的,[打開氣脈]的附加利益。在行者有病時,也可運用有效的意念引導,排毒消淤,而解除病痛。

 

 

1. 正直其身,校正脊椎

 

所有的禪修活動,都要[正直其身],安般念修習法更不例外。很多人平常都不注意坐姿,因此脊椎不端正。長期造成椎間變形,腰椎疼痛。

 

修學佛陀呼吸法的行者,除了正直其身之外,還要[三分坐],睡硬板床,平常也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養成良好習慣後,腰椎得到校正。

 

常明法師和我,禪修之後,多年的腰椎不正,也因為長年定時「正直其身」,正確的姿勢,無意間得到腰椎調整校正,消除了多年的腰椎疼痛。

 

 

有一次,不知哪裡出錯。三點多醒來,腰椎疼痛。走入小禪房前,發現剛好滿月。我對著明月,長吸一口氣,讓月光透過頂門,過後腦,經頸椎向下,往胸椎,直掃腰椎而下,從湧泉入地。當時,月光成片如水下衝,把疼痛帶走,一瀉到地,全身舒暢。

 

我的[東密]皈依師[悟光法師],教我這一招,居然好用。

 

多年後才知道,這個呼吸法,[一行禪師]採用,[葛應卡的內觀禪修中心]的高級[禪觀法]也採用。

 

 

2. 正知呼吸,鼻腔通暢,消除鼻竇

 

佛陀的呼吸法,對於一般打通感冒[鼻塞]非常見效。

 

我老家清水台中港邊,面臨海風,長年鼻塞難通。旅美後,從台灣帶到美國十幾年的鼻竇炎腫塞,因安般念作意面前,關心呼吸,不知不覺間鼻竇消散。

 

很多人,因為經常感冒、過敏等因素,造成鼻腔充血,阻塞鼻孔。久而久之,形成鼻竇。鼻塞不會痛苦,只是難受。很多人鼻子不通,就用嘴呼吸。

 

其實正知呼吸,對治鼻塞很管用;尤其輕微感冒,很見效。[放鬆]與[專注於呼吸],[免疫功能]自然甦醒,不是嚴重的感冒,常常可以自癒。

 

在照初法師的[菩提寺],有一位義工女,長年鼻竇,呼吸有臭味。某天早晨,我邀她一起來共修,她說她鼻子不通。

 

我告訴她,鼻塞不會百分之一百,我們只要利用不塞的極少空隙來呼吸,把注意力放在極小的空隙上,讓熱空氣通過它,輕輕的安撫它。

 

我推薦她試試,帶著她,知道吸,知道呼,知道呼吸長、呼吸短。不到五分鐘,她說呼吸通了

 

我邀她一起來共修,她說她要招呼香客。當時沒有人來,我說你等香客的時候,就練習。她說她沒空。過了兩個禮拜,我問她有沒有練習,她說她沒有時間。

 

印順長老《妙雲集》,有一本《學佛三要》。其中,有三要。雖然見證了鼻通,但不能取信,我真慚愧。

 

安般念的呼吸法,是佛陀留給眾生最珍貴的禮物。

 

 

 

2.    養成直觀習慣,遠離衝動反應

 

邱劍豪是洛杉磯公路局車輛保養廠主管,負責某一路段高速公路上的公務卡車、公務機具車,發生故障後的保養修理。在送修進廠的故障車,他要先檢視、判斷、寫單。每天面對故障車的司機,都是急著回去職場的司機。因此,面對的,是情緒緊張、容易火爆的面孔。這些面孔,通常激勵他也情緒高亢,言語衝撞。有時,甚至把職場的高亢帶回家,讓太太小孩遭殃,讓家庭氣氛不和。

 

自從學習佛陀的呼吸──安般念後,他知道安住呼吸,把呼吸時時記在心上,帶著呼吸上工。每天看到急躁的司機臉孔,首先回到自己的呼吸,遠離了,面對客人的情緒,直觀客戶的問題描述,欣賞對方臉孔,不再直接反應對方的臉色,不再被激勵高亢。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帶著微笑回家,太太小孩高興。邱師兄如是說。

 

 

 

4. 遠離緊張消除失眠

 

有一位旅美越南僑民,曾是越南海軍上校,以難民身分移民美國。不知啥原因,長年失眠,安眠藥一直增量無效,苦不堪言。不會說中文,英語也不靈光,只能靠翻譯。起先對我的帶領有反抗,我勸他不要在這裡浪費時光。因為這一班是他家的家族班,聽了弟妹的話,只好用心學。透過翻譯,安住於佛陀的呼吸法;半年多的精進後,變得風趣善談。

 

原來,因為修習安般念,放鬆與專注;緊張疏解了,失眠消失了,不必再靠藥物,也能睡得很清香,整個人變了樣。每天打坐三小時,影響其他同修,也都兩小時,比我還精進,我自嘆不如。

 

對現況不滿埋怨,緊張操眠(台語),是現代生活的通病。飲食、睡眠失調,引發種種不適,佛陀的呼吸或有幫助,大德不妨試試。

 

 

緬甸馬哈希尊者有一本《法的醫療》,裡面很多案例,值得一讀。

 

願所有的人健康,法喜充滿。

 

 

 

以上是:《清淨道論》安般念,修習心得結語。希望能帶給您,看到佛法的曙光

 

 

  


  
Tomi
楊平猷 2016年吉日於哈崗小禪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