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8日 星期四

佛陀的呼吸法2022安般念修習法 0209全文

 


         
佛陀的呼吸法2022安般念修習法0210

             
2022
為適合手機閱讀 重新整理

序言

1997年,因為放棄藝術家而移民來美當時,皈依了台南[東祕悟光法師]之後,只帶了少數生
活裝備,和一本
[如意輪觀世因菩薩]的晨修課頌本,決定以持咒禪修取代藝術,開始了美國的
打工生活
 

 一年的精進後,卻升起:佛陀也是每天這樣持咒修習方式的問號?

隨即開始追尋;研究佛傳
同時,又遇到[常明法師]。 因緣聚會,親近了[印海長老]
更在[顯如法師]、[慈田法師]及[張大卿老師]的引導下,改變了修習軌道[佛陀的啟示]、[佛法慨論]開始,讀經論學呼吸,並聚會共修,成立[新雨佛學社]但,我對修習
[東祕如意輪觀世音菩薩]的本心,至今從沒忘

而後又因緣變遷,成員離散各立山頭
我在張老師座下蠻長一段時日也繼續與顯如法師
[張慈田(明法比丘)]保持聯絡請益


又從清嚴寺常明法師處,得到
[清淨道論]一書後,即以[清淨道論]為藍本,研讀與修習
有了一些基礎後,也開始到處禪比照[清淨道論]中,所定義的[安般念修習法],著力點都略
有不同

但,

我確信:所有諸山法門,都可以開啟佛智
。個人從精進中,也獲得[名色分別智],及更高的
智慧層次

    

我也確信,[安般念修習法]才是最初的[佛陀的呼吸法]

 

 

本書所介紹的呼吸法,是依據[清淨道論]所理解,及多年修習體驗

也經[明法比丘]與[張大卿老師]的肯定,反覆整理的讀書心得報告 

 

 

本書分三個部分:

 

一、法

本文[安般念的修習法]解讀[清淨道論_安般念],所說的佛陀的呼吸法。從佛陀
教導原文
到我個人的依法修學體驗再回過頭來解讀說明。 

 

二、法談

為[雜論安般念等]的文章,是個人過去一時因緣生起的文字意見,也曾發表在不同刊物
。選出幾篇與呼吸有關的文章,可以補充正文的不足,以做參考

 

三、法行

為安般念修學範例[木匠的日記],是個人木匠生活中,學習呼吸過程的片段記載.
日記是個人學習過程中,反觀修正的依據,並以此來說明任何人都可以,從[佛陀的呼吸法]
中得到利益有故事也有法味。希望可以得到道友的指正與鼓勵。 

 

 

[清淨道論]是南傳[上座部]千百年來,最被重視的典籍之一[覺因尊者]所著作
[業均居士]所翻譯。[安般念]是尊者所列舉[四十種業處]修習法之一為南北傳佛教
各宗門所採用的禪修重要法門 

 

清淨道論一書,提供我改變自己生命品質,肯定心性的依據聽說覺音尊者的巴利原文
繁瑣難懂?英文版及中文翻譯選用幾乎直譯言文,也堪為生澀因此我採用自己對葉均譯本
的解讀,寫了一本[清淨道論讀書心得報告]邊讀邊實驗修學因內容繁雜文意理解不易
,報告至今未能完成

 

安般念修習法,為清淨道論中的一小部分是個人所熟悉也是南北傳佛教普遍被採用
本人只是湊上一腳,奉上一點心意而已   

 

2005年至2008年間,親近[法鼓山]期間,我幾乎看遍了[聖嚴法師]的著作內容幾乎
涵蓋了禪宗的技法理論歷史公案法師獨特的名相與表達方式,令我折服 

 

其中,他登五臺山的故事,更為印象深刻

 

書上說,當時,法師年高體弱五臺山千餘台階,梯陡而窄,只容一人侍者不能扶持,
不建議他登山他說:[我登一千階有困難,但我每次只登一階,一階沒問題。]

於是,一千個一階,就這樣一階一階的完成了。

 

 

學呼吸的人,不能管一天多少個呼吸,一次只能管一個呼吸。管住一個呼吸的過程,
就是管住當下,並體驗當下,而佛法就在當下。 

 

學佛不必為甚麼,只學精進,體驗當下。當下就是一切。

 

當下的世界是一度空間的世界。一度空間是世間的最妙單位只存在剎那之間。剎那
與當下,不可計量,難以形容描述。只能感覺,只能體驗。是一個不可說的狀態。

 

佛教徒所說的無常;空性;無我,都在一度空間的當下体證。[佛陀呼吸法]是證得
當下最佳的管道。詳見第一篇第八節修習心得[刹那與一度空間]。

 

每一小片段時刻,為記載單位,來書寫片段體驗,是我個人日記的方式這個日記成為
自我反觀與自我策勵的依據,寫日記與八作意的進程[返]作意相吻合,也留下勇渡沙漠的
痕跡  

 

[經集]中,有一篇[犀牛角經]描述著行者,帶著戒行,像犀牛頂著犀牛角,獨自在
森林裏遊蕩 

 

觀照呼吸的行者,也像犀牛一樣,以十隨念的行曩,頂著呼吸的明觸點到處遊蕩 

獨自遊蕩中,有喜悅安樂分享的美感片段的述求,成為[如意輪]行者的希望

 

[佛陀的呼吸法]的结集與流通,及舉辦雕塑與素描藝術展覽也因為分享的念頭而產生
希望藉這樣的活動,能招來同好善知識指點,也讓後來的道友不覺孤單

希望這一份[佛陀的呼吸法],能讓我認識更多的朋友,大家攜手共進共享。

 

 

 


    2016年吉日 楊平猷 寫於 哈崗小鎮 Tomi20160201

 

 

 

 

。 。 。 。 。

 

 

佛陀的呼吸法2022安般念修習法

030600前言

 



 

2022為適合手機閱讀 重新整理

 

 

 

第一篇          法

                 安般念的修習法

 

(0)   前言

 

一:甚麼是呼吸

 

呼吸,是指空氣在生物身体的[出入]運作。生命体,因氧化或碳化,並消耗能原,
而產生活力。

 

動物的一切行性,都是一種[燃燒],一種[氧化現象]。由於氧氣的燃燒,與轉化,
而有生命跡象,燃燒之後又變成身體不用的[二氧化碳]。

 

氧能原的補充,與廢棄二氧化碳的排除活動,就需要仰賴呼吸,來載送運轉。這種空氣在
身体的進出,人們稱它為[呼吸];佛教又稱它為[出入息]。 呼為[出息];吸為[入息
。  

 

樹木需要二氧化碳;人類需要氧氣,這是一般常識。人類用肺部來作氧氣交換的場地,
大家也都知道。而呼吸的主要動力,是靠胸肋的擴張,與橫隔膜上下的拉縮來形成。胸肋與
橫隔膜的運作,就成為[關心呼吸]的人,注意的焦點。

 

 

二:一般人的呼吸    

 

一般人不關心呼吸,沒有意識性的,只是自然習慣性的呼吸法,都是隨性的讓胸肋與橫隔
膜自然運作,甚至空氣的進出也不加注意,只是讓呼吸的功能隨著身体的需要自然完成。甚至
不知道自己正在呼吸。這是一般人的呼吸。 

 

 

三:練氣仕的呼吸 

 

自古武者;仙家;道術仕,就深知呼吸,與[身心鍛練]的重要性。

 

仙家練氣士重視[性命雙修]。命的修習;是指:鍛練身体,提升生理機能。

修道人認為:緩慢深沉的呼吸,是增長健康;氣力:長壽的要件。

呼吸的專注,是心意與心性鍛練的一種方法。 性命修習成就時,能長命百歲,身輕体健
, 心念集中;意念強固;轉運自如,甚至可以以心意使物,羽化飛升。

 

練氣士的呼吸,通常稱為[吐納],吐舊納新.借吐納來接受:天地日月之正氣,並加以
導引運行週身,打通週身氣脈,藉以[強身養生]與[培育心性]。

 

 

胸式呼吸法

 

以胸肋括張為主要。吸氣時胸肋上揚擴張,橫隔膜提升,吸滿為止。呼氣時,胸肋收縮,
隔膜放下,到吐完為止。這一類人重視充分的氧分,傾向陽剛外家功夫,以練心練氣強身為主。     

 

 

腹式呼吸法

 

以橫隔膜升降來控制呼吸。吸氣時,腹部用力向外凸出,橫隔膜下降來拉長胸腔,讓肺部吸
足空氣。呼氣時,橫隔膜上升來壓縮胸腔,擠出肺部的濁氣,吐完為止。

我十二歲起,練習腹式呼吸法多年。當時吸到最後,更把最後一段氣,往肚子裡嚥。

 

練氣士的呼吸法,還有很多方式。如:複式呼吸法;強勢呼吸法;提肛呼吸法;緊肩呼吸法......主要也都著重在心意念力與生理的鍛鍊,暫時不介紹。

 

 

 

四:佛陀的呼吸法

 

[佛陀的呼吸法]稱[安般念]修習法。是佛教特有的呼吸法,為佛陀當年所發現。並以
此來教導,以此來流傳。是世尊留給眾生偉大的遺產。 

 

在這個方法中,我們要學習的,不是橫隔膜呼吸,也不用胸肋呼吸,而是[全身的呼吸]。
我們更要學習用[心]呼吸。我們關心的不是橫隔膜或胸肋的動態,而是空氣的進出在[身心]
上所造就的影響力。以及我們專心於呼吸及觀察呼吸時,所培育出[心智成長],及對[生命的
洞察]
所造就
的影響力。

 

 

聽說:尊者馬哈希,另創觀察[腹部升降法]。或,張大卿老師的[吸拉呼推法],一行禪
師吸到腦後再下降法,又是另一種品牌的[呼吸觀]。

 

 

 

[佛陀的呼吸法],在修學的過程中,因為身心的鬆弛,呼吸時[地水火風]四大的[風大
][火大]自然增強,自然的推動週身脈絡,也能帶來如練氣仕般的,[打通氣脈]的附加利益
。在行者有病時,也可運用有效的[意念引導術],[排毒消淤],而[解除病痛]。

 

 

至於一般打通感冒鼻塞非常見效。

 

我從台彎帶到美國,十幾年的鼻竇炎腫塞,因安般念[作意面前];關心呼吸,不知不覺
間鼻竇消散。多年的腰椎不正,也因為長年定時[正直其身],無意間得到腰椎調整,而不再
疼痛。

 

有一位旅美越南僑民,曾是越南海軍上校,長年失眠,安眠藥增量無效,苦不勘言。修學了
佛駝的呼吸法,半年的精進後,因為放鬆與專注的心意培育,生活不再緊張憂鬱,不必再依賴藥
物,一覺到天亮。

 

如是,佛陀的呼吸法數數勤習,而消除病痛,改善體質,多有範例。

 

 

但,這不是佛徒修學的重點,我們不必像某大佛寺一樣,把專注呼吸說成[氣功],偏離了
佛陀的本意。甚或有些人以此為[障礙],到一定的程度後,把治病或特異功能的想,法自然
捨離]。

 

 

佛教重視的是:在呼吸法運作中所生起的一切[正念]與[了知],及其所開啟的[智慧]
;與提升的[生命品質]

 

 

 

 

 

 

_ _ _ _

 

 

 

佛陀的呼吸法2022安般念修習法

030701聖典文句

 




 

2022為適合手機閱讀 重新整理

 

 

 

 

佛陀的呼吸法] (正文)

 

 

(一) 安般念的[聖典文句     

 

       諸比丘,此安般念___三摩地修習與多作時,實為寂靜,殊勝,純翠,與樂住.對已生的惡
不善法,即能消滅與寂止。

     

      然而諸比丘,云何修習安般念三摩地?云何多作?實為寂靜;殊勝;不雜;與樂住。及,
已生的惡不善法,即能消滅與寂止。

 

 

諸比丘,茲有比丘,去阿練若,或去樹下,或去空閑處,結跏跌坐,正直其身,置念面前.而彼比丘,或念入息,或念出息。 

 

 出息長時,知我出息長;或 入息長時,知我入息長。

 出息短時,知我出息長;或 入息短時,知我入息短。

 覺知全身我出息; 及 覺知全身我入息.彼如是學。

 安息身行我出息; 及 安息身行我入息.彼如是學。

 

 覺知喜,我出息; 及 覺知喜,我入息.彼如是學。

 覺知樂,我出息; 及 覺知樂,我入息.彼如是學。

 覺知心行我出息; 及 覺知心行我入息.彼如是學。 

 覺知安息心行我出息; 覺知安息心行我入息.彼如是學。

 

 覺知心,我出息;   覺知心,我入息.彼如是學。

10令心喜悅我出息;   令心喜悅我入息.彼如是學。 

11令心等持我出息;   令心等持我入息.彼如是學。  

12令心解脫我出息;   令心解脫我入息.彼如是學。 

 

13觀無常,我出息;   觀無常,我入息.彼如是學。

14觀離欲,我出息;   觀離欲,我入息.彼如是學。 

15觀滅, 我出息, 及 觀滅, 我入息.彼如是學。

16觀捨遣,我出息; 及 觀捨遣,我入息.彼如是學。

 

如是,有十六事而顯示安般念業處。

 

 

以上是[聖典](指阿含經等)所載的文句,是釋尊贊嘆安般念的殊勝.並解釋如何修習這寂靜
;殊勝;不雜;與樂住,的[安般三摩地]。

 

 

 

 

 

_ _ _ _ _

 

 

佛陀的呼吸法2022安般念修習法

030802聖典解讀

 

 

2022為適合手機閱讀 重新整理

 

 

(二) 安般念的[聖典解讀]

 

下面是依[清淨道論],對聖點文句解讀的逐句解釋: 

 

 

云何多作;云何修習

為什麼要,為什麼能,如何多作;如何修習.是釋尊以回答問題式的方式,來切入經文重點。

 

安般念三摩地: 

是以專注於呼吸為念的修習法.叫出入息念三摩地定境修習法.巴利文(  anapanasati  )

 

 多作

數數而作.連續不斷的練習。

書上云何修習,云何多作.說為什麼我們要學習安般念三摩地,為什麼要不斷的練習.要如何不斷的練習。

 

寂靜殊勝

出入息念的修習中,以所緣呼吸本身的寂靜性, 到通達禪支的寂靜性,到最後結果的寂滅性.都是寂靜殊勝。 

 

純粹與樂住: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以[呼吸]為唯一的[所緣],不必參雜或改換其他專注的對象,即能得到近行定;安止定;更達四禪。

 

而且,在修習時,很快可以体會到喜樂.修習的過程中,定相純粹,也不會有不良的負作用或後遺症,安止定生起之後,身心安樂寂靜相得以常住。

 

以觀慧的角度來看,修習的人,只要以呼吸為所緣,透過數數作意觀察呼吸,即可發展出直覺的觀察能力,最後達到消除[漏業]的究竟[涅般智].   

 

惡;不善法,即能消滅。 

無明所生的一切法為不善法.禪定中的惡法不善法,指[五蓋]而言。 尤以[昏沉][掉舉]為最常見.惡不善法等五蓋,當五禪支生起時,即自然消失消滅。 

 

阿練若……或空閑處

修習出入息念最適當的場所,是[遠離村落]的修行所_[阿練若](蘭若)或空曠樹下無人干擾的地方。

 

書上解釋說,好像要調伏一隻不懂事的邪惡條皮的小牛。先立了一枝木樁,和一條繩子。把牛綁在木樁上。開始,小牛不習慣這種[反習性]的方式,雖有種種爭扎。但無法逃盾.最後就乖乖地纏在柱樁邊安靜下來。

 

 

同樣的,初學呼吸法的行者,想調伏自己無明難訓,包含五蓋的邪惡心。應離開人多的地方,進入空屋阿練若,或樹下或空閑處。以呼吸的氣息出入,為心念專注安息的住所.以念的繩子來繫綁他的心。

 

剛開始時,他的心也爭扎於這和以前不同習慣的所緣。但他不能切斷 [念的繩]而逃盾。終於,只在[近行定]或[安止定]的所緣出入息念中,或坐或臥的安住。

 

 

修習出入息念要遠離村落.是因為村落裏,男女車馬吵雜刺耳,不利於初學安般念的禪定修習者。

 

阿練若[蘭若].指:遠離村落的修行小木屋。以遠離雜吵[聲刺]等干擾。詳細可以參考[清淨道論]頭陀支第二品。現代人口多,只要能遠離吵雜就不錯了。某些僧團是以彼此間大聲呼叫能聽到,為了安全,方便照應為原則。    

 

跏趺:

是盤腿而坐.這種坐法能令身体手腳不會亂動,於禪坐中可以自我約束或其他作用.有單盤;雙盤;或散盤等坐法.萬一雙腳的機能有缺陷,不能盤腿,坐在椅子上也可以. 



 

正直其身: 

上半身端正而坐,身正則心正念正.通常採三分坐,著力在尾椎端;臀部墊高約三吋,上身容易挺直端正.如是,久坐腰部不會受傷.也養成禪修者的端莊威儀. 



 

置念面前: 

置念於業處的前面.置是放置,念是心念,前面是[出離]的意思.置念面前是遍持出離而念.從文意上看,有出離一切雜想不正念,而把念頭專心注意在氣息出入上.也就是以[正念]取代[妄念].

註:[出離]是指:出離[自我本位]。

 

另外我們也可以解釋,[面前]就是[臉的前面],也就是鼻子的附近.出入息念在實際的運作上,是以呼吸為念.來掌握出入息的一切.

 

出入息的主要[感知實体],是呼吸器官;鼻子;胸肺等,與息的內容空氣.

 

空氣本身,是無法被掌握被感覺的東西.只有在空氣進出,撞擊磨擦呼吸器官時,息才能清楚的被覺知到.通常鼻腔或人中附近可以是最容易覺知空氣進出,且最容易掌握的部位.把[注意力放在鼻腔人中的附近]是[安般念行者]採用的方式

 

 

第三種說法是,把出入息的念,放在出入息的動作面前.意思是先[作意]念,[先有念頭_決定,再有動作].先有要呼吸的念,再有呼吸的實際.這種修習法廣被南傳法師在四念住的修習法中所採用.馬哈希昔阿多是最具代表.

 

這三種方法都能讓我們[專注],學習時不仿都試試,都能得到很好的不同效果.但有指導老師的人,應以老師的意見為準.

 

從各種業處的修習法中,我們可以理出一個概念。定的修習,首在六根回到基本面.尤其[意根]的[中性]安住.

 

對境界的中性看待,就是[等持],是開發智慧的基礎.取用業處的主要作用,是在心念的專注.同時,遠離五蓋,遠離對境界的抓取

 

因此,置念面前,不論我們以上文字上怎麼解釋,總合起來,就是令出入息的覺受清楚明朗,成為[念行者]最有力的[業處].   

  

 

彼念出息,或念入息

彼是指修習的行者,把心念放在呼氣上或吸氣上. 

 

這一段,不論文字解釋如何,就是修習出入息念時,要[遠離吵雜],[盤腿正身]而坐,發[出離心],遠離既有的塵務雜想,把注意力放在[鼻觸點],鼻子與人中附近,用心觀察呼吸的出息或入息.讓出入息的念頭及感覺,專心而清楚的顯現在心頭上.

[鼻觸點]在安般念的修習中是覺知的重點,只是覺知息的出入,不應去覺知出入息遊走的路線

 

 

 

 

 

 

_ _ _ _ _

 

 

佛陀的呼吸法2022安般念修習法

030903何謂安般念

 



 

2022為適合手機閱讀 重新整理

 

 

(三) 何謂[安般念]修習法

 

安般念],又名[出入息念]或稱[呼吸觀].這種修習法,在古代是佛教所特有,與外道不共的修息法. 

 

聽說當年,佛陀在菩提樹下的某一個夜晚,回憶起自己少年時代的某一次春耕時,在樹下休息,運用出入息念,偶然進入初禪的經驗.

 

菩提樹下,他再一次如法演練,當夜進入安止定,似相生起的剎那,明星現起.成為千百年來,人類歷史上最美的故事.

就被佛創現出,出入息念的修習法來.因此我們稱為[佛陀的呼吸法].

 

明星現起,是因為出入息念修習中,[似相]生起的剎那,常常會發生的光明現象.(但並非必然.不可執取這種想法.即使生起也應作無常想,無我想.然,怕澳禪師以此為智慧之光.) 

 

 

 

出入息安般念是一種[止觀雙運],[定慧等持]的修習法.是[定的業處](專注對象),也可以是[慧的業處].

 

安般念以呼吸為關注,以達到[安止]的作用,是[]的[業處].當然也可以依此呼吸的粗細而證得更深的禪階深定.

 

安般念修習中,一直學習了知長呼吸短呼吸的運作;了知生起的喜樂;了知心行的安止.這種學習呼吸又成為修[]與[念住]的課程.

 

安般念的修習法,自古經論中,分成兩套修習運作方式:其一,為[安般念八作意]. 其二,為[安般念十六勝行].學習時.兩者相輔相成.數數多作,了知與如是學.

 

[了知]與[如是學],就是以自己的[覺知經驗],[揣摩]與[策勵],數數多作多練習. 

 

 

 

 

簡述 安般念[八作意]

 

 

剛入座時,身心或許浮躁,呼吸粗糙.先以八作意中的數息法(第四節詳細說明),調身調息後,呼吸才轉細而安穩.再又因為精進,可達呼吸更細與更安止的[近行定].

 

其後,又體察了近行定呼吸的細,發現此時還有從粗呼吸,更進一層細呼吸,與令心更安穩的空間,而作意進入細呼吸.因作意與精進,成立了[初禪]

 

當身心轉成[初禪安止定]細呼吸之後,又體察與了知此時初禪的呼吸還是粗糙,還有更上一層樓的更細空間.如是更作意與精進,而進入更細呼吸,而成就呼吸更細的[二禪]

然後又感知二禪呼吸還是粗,還是可以更細膩.又再作意與精進,進入[三禪]的細呼吸.乃至於[四禪]的沒有呼吸.

 

這一段,是[清淨道論]上,以[長部]及[雜部]論師所說.相信這是階段分辨,方便理解的說法.

 

實質運作上,安般念修習時的[無間斷的根本作意],是自然會以[放鬆]與[輕持]為念的拿捏,不斷向細呼吸挺進.無階段性的,直到看不到呼吸底定的寂止.我們可以不必關心禪支與禪階問題,只關心[正念]與[正精進],[數數專注]於呼吸而成就正定.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當我們安止後以呼吸為所緣,來[覺知]呼吸長短,覺知安止的狀況與身心的變化的[覺受],呼吸成為[觀慧]與[念住]的工具.呼吸成為慧的業處.強念與強慧自然運作中,呼吸還是不可或缺的動力.

 

修習時,還是以呼吸的長短入手.讓專注的力道穩固自在,讓[禪支]現起.有了[禪支]與[了別]能力,長息短息自然清楚.可以自然有觀慧的課題.知息出;知息入;知長息;知短息;知喜;知樂;知心;知策力;知無常;知捨離;知滅等,十六勝行慧的運作就這樣進行. 

 

 

 

簡述 安般念[十六勝行]

 

就是 [呼吸觀]的十六種殊勝的步驟.依[身];[受];[心];[法],等四種[步驟]來觀察。是以[念住]的課題來運作與觀察.每一課題又分四個步驟.成四組四法.

 

第一組四法為[身念],從呼吸(身)長短開始,了知呼吸。從了知中,呼吸自然得到安穩.

 

第二組四法,以[受念]為[了知]的重點.禪支生起喜樂清楚,以喜樂的了知與策勵對象.

 

第三個課題以[心念]為[了知]的重點,了知心的粗細,並安撫心,令想蘊寂止.

 

第個四法,以[法念]為[了知]的重點.了知無常因緣法,並進入涅盤解脫法.

 

如是各分四個次第,共十六個步驟.修習時由淺入深,逐步修習而成就.

 

這四組四法也就是[四念住]修習法,是佛所說的[一乘道]修習法.在日常生活中,行住作臥作息中,得以精進練習.

 

修習安般念十六勝行時,[覺知]為前導的運作,熟習安般念,成就了正定,同時也確立了[七覺支]與[八正道].  

 

 

修習佛陀的呼吸法,熟研十六勝行之前,需要熟習[八作意]修習法.八作意的前四個作意, 也就是十六勝行的第一組四個四法. 

 

八作意中的數息法,可以說是出入息念修習的入手處.經過數息法這個竅門,再熟習了隨息法與掌握觸點,才有覺知的力道,知息長;知息短;知息全身;安息身行等十六勝行的第一組四法.如是安般念十六勝行即能順利.  

 

 

 

 

 

_ _ _ _

 

 

 

佛陀的呼吸法2022安般念修習法

031004八作意

 



 

2022為適合手機閱讀 重新整理

 

 

(四) 八作意的修習法

 

 

八作意的[傳法]與[修習五節]  

 

八作意修習法之前,先有準備工作:

如熟習[禁語][守護六根];排除障礙;整理修習場地道具等前行預備工作. (請參考後面法談雜論篇__[安般念的修習次第]一文)

 

皈依傳教師,由親教師傳法,再聞思受持與牢記業處要領.所謂:[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法次法向;法隨法行.]  

 

佛陀的呼吸法,是人人可學且容易入手的顯教法.但真正深入,若有老師相伴進行,時時指點分辨細節 則更微妙.

與[親教師](法的代表)之間的互信與真誠,因為默契,[以心傳心],常常是成功的關鍵. 

 

 

 

   傳法五節

 

傳法五節是:1   受持 2   遍問 3   現起 4   安止 5   相 

 

1   受持:皈依;受戒;請法;傳法的動作,和親教師談好,確定修習的業處_安般念. 

2   遍問:是把業處修習的一切知識,請問清楚.熟讀講義.

3   現起:開始修習業處,令業處的取相現起.

4   安住:業處的安止相生起.   

5    :省察業處的特相,及業處的自性.入息相;出息相;觸相,等三種相. 

 

親近了善知士,選擇適當的地點,斷除各種會牽扯修習的小障礙.

除去食後的昏睡,安坐下來,憶念三寶的功德,令心喜悅,然後依次第開始出入息念業處八作意的練習. 

 

  

 

甚麼是八作意

 

八作意是:1 數;2  隨;3  觸;4  安住;5  觀;6  還;7  淨;8  返.

   

 是數息.是用意念來點算呼吸.

 

 是隨逐或隨息,是意念與呼吸相互隨逐而行,不再點算呼吸次數.

 

 是意念接觸在察覺呼吸最清楚的點上.

 

安住 是心的安止.

 

 是觀察覺照.

 

(讀音環) 是還滅,心的執取消失或轉換.

 

 是清淨.

 

 是反省,是對前面各步階的反省. 

   

 

 

 

 

八作意的修習法詳細說明

 

數息法   

1 數呼吸次

 

就是數息.是以點算呼吸的次數,來取代雜念.在訓練意根的同時,讓自己的心穩靜下來.書上有作意的規定:數時,不宜少於五個呼吸,也不多於十.中間不應脫數.

 

數呼吸時,好像[量穀米]一樣,第一個呼吸數一,第二個呼吸數二,通常一直數到第十個呼吸.再由十數到一,為一個循環.再由一數上去,以無所求的心,返復數個幾循環.數錯或跳數,沒關係,就從一重新再數.不要心急,一切只是練習而已.切記,不可以因為重數而起心煩. 

 

要容易記算,可以數吸氣,也可以數呼氣.吸氣可以提神,昏沉或血壓低的人數吸,呼氣可以安神,血壓高的人可以數呼.(張大卿老師如是說.)這是數息的第一法. 

數時,意念放在面前鼻孔或附近,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呼吸.

 

數次數時,還要分心來記憶數目,最後可能變成一種負擔.

 

 

2 數呼吸長度

 

因此,出息入息得到某種程度的明了後,可以放棄[量穀米]的數法,改用:[數呼吸長度]的數法.吸氣時,數一,二,三,四,五……數下去直到氣滿為止.呼氣時,再一,二,三,四,五……數下去.這樣可以知道呼吸的長短,綿綿地數,也可以增加呼吸與心念的安穩性.再把數息過度到隨息上.這是數息的第二法.書上說這是[牧童數牛法]. 

 

 

3 交替數

 

數次數或數長度,也可以交換取用.當數長度仍感不安穩時,再一次數次數,反覆加強安穩的基礎.直到不數出入息,也可以很自然的令正念立足於所緣的出入息上,成為隨息法.

 

數息的目地,只在以[內尋]出入息,來斷絕外尋雜念的散亂.或許是‘置念面前’的最佳做法.

 

 

隨息法

 

或稱[隨逐]或[隨息].這時,念行者的心意,不必依賴數息的作意,也能自然地與出入息[相互依隨]而行.

這時數息的‘數’又會成為一種負擔,自然應放棄數的作意,而成為隨息.而此時作意的內容,仍放在[鼻觸點],以[觸]及[安住]為作意

 

 

書上建議:

 

不要分辨出入息的初中後作意,行者的心才不會散亂而熱惱動亂. 

 

這一句應指初學者的‘隨息’中,掌握觸點的練習時,避免擾亂心緒而言.

在身念住第三步驟‘覺知全身我出息’.全身昰指呼吸本身.如蛇,從頭到尾,一瞬而過.知道但不要分辨:蛇頭初;蛇肚中;蛇尾後.)有助於心念的集中,增強止的功能.

 

初學者應把止的能力鍛鍊純熟,禪支堅固,建立尋伺的覺觀基礎,再作觀的練習.這與[純觀行者]的觀點有些出入。

 

這是第四篇〔說地遍品〕上所說的:‘初學者證得初禪後,應該常常入定,不應該常常觀察……無向上努力的機緣’(上冊P233)    〔說地遍品〕是強調定學的章節,當然強調常常入定,不應常常觀察.

 

註 [定],是無常法;衰敗法。常常入定,可以褒潤定力。[觀察],是在[出定]之後。常常觀察,可能令定力衰退。     

 

 

八作意],是由[]而[]的過程.以[數]為開始,把止的力道建立起來.再觀察覺知身心變化,建立[名色分別觀]為最後.  

   

隨逐法書上敘述不多,但實際操作上,是出入息念成就的大關鍵.數息是以意念呼吸;隨息是以感覺呼吸

 

隨息的運作,能令呼吸更趨安穩,而且呼吸緩慢而拉長,熟練一段後,出入息則變得更微細.自然呼吸中,有長呼吸;有短呼吸.而有‘知我出息長’;‘知我出息短’,及‘覺知全身我出息’,等安般念十六事的開展.

 

覺知全身我出息的‘全身’,是指呼吸的全部過程.

(很多道場,把[全身)解釋為行者自己的全身,這就變成[名色分別觀]的修習法,同樣可以導致開悟。但,不叫[安般念]了)。

 

當隨息與觸及安住完好結合時,可以做出很多運用作意.如[界作意]等等.行者應和自己的親教師請教.  

 

 

 

 

觸就是指[觸感],是念行者對出入息最直接最敏銳的接觸點.透過觸點,可以非常清楚的感覺,鼻處點[地大]存在.了知自己正在呼還是吸.並了解出入的氣是粗細;清濁;冷熱;長短等.

 

觸不能像數習或隨息那樣個別作意,透過觸點而作意數息,或透過觸點而作意隨息.

透過[觸點],以[念]隨行於出入息,以安止而安住其心,這就是,隨逐與觸及安住而作意. 

 

 

書上舉了三個故事來譬喻,說明念行者透過觸點,明確的感受出入息,然後可以安穩的修習十六勝行,知息吸呼;知息長短. 

 

其中,〔無礙解道〕說:

鋸木者,只把注意力放在觸木的鋸齒上,不在來去的鋸齒,他不是不知道那來去的鋸齒,也知道截鋸時所作的精勤努力,及鋸斷和斷後的結果. 

 

這個觸木的鋸齒,就是鋸木者專心的重點.同樣的,修出入息念的念行者,只把鼻觸點作為專注的重點,而精勤努力.

 

   行者不是不知此[出息];[入息];[],等的三法,而心不至於散亂,而知[精勤],而成[加行],而[證殊勝].

 

   另外,〔義疏〕中有[盪秋千]只計算秋千來回次數,不必關心蕩多高.及[城門的守衛]計算進城人數,不必知道進城後到哪裏的故事.都在說明,數習次數應把持的重點.  

 

 

 

安住 

 

[安住],是指隨息之後,身心會有的[安止現象].

安止是因為心對呼吸與觸點的專注作意,而慢慢形成.

 

首先滅了粗的出入息,成細的出入息.其次再得更微細的出入息,很快的就生起似相及諸禪支,尋;伺;喜;樂;一心,諸支強固後為安住成就.

 

這裏補充說明[五禪支]:尋;伺;喜;樂;一心.

 

尋 就是尋找.當我們開始數息時,就開始尋找呼吸的安穩點.這時,尋禪支就開始,只是非常微弱.因為專注的關係,尋力轉強,而呼吸的安穩點也逐漸確定.

 

伺 就是確認,確認與肯定並盯住呼吸的安穩點.呼吸與身心逐漸穩定,喜禪支也逐漸生出.內心對身心的安穩生出認同與滿意感,生出一種寂靜相,那就是樂禪支. 

 

在數息時,雖說有尋伺喜,但都非常微弱,還不能算數.到隨息時,觸點找著安穩後,尋伺喜樂才略有感覺.當身息相依安穩後,雜想消失一心明確,禪支才真正的確立.而外緣完全斷絕時,似相生起身心安住,五支強固成為安止.

   

為甚麼[尋][伺][喜][樂][一心]等的[感覺]稱[禪支]?

 

因為禪修中尋伺喜樂等[感覺],會產生實體感的[具體化]現象.

色;受;想;行;識等,[五蘊]中的[色蘊]清楚.尤其地大顯著.尋伺動辭或喜樂的形容詞,因地大俱有被感知的[實體感]現象,就變成名詞.稱[尋禪支]或[伺禪支];[喜禪支];[樂禪支],心念不再向外攀緣,一心向[定]直進,也能實體感,稱[一心禪支].

 

也因為這樣,建立起[七覺支].也因為這樣,佛法是建立在自己的[直接體驗]上.也因為這樣,我們理解為甚麼,佛在涅般前,回答阿難:[以法為洲 以己為洲].  

 

[一心]成立後,心入不動地,斷除了身外尋伺雜想.心念依:覺知;抉擇;精進的能力,安止更強固.有[近行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等[安止定]. 

 

  

安止之後,仍應仍以出入息為所緣,數數多作,成就初禪的[五種自在]:入定自在;出定自在;轉向自在;在定自在;反觀自在.

 

熟習了[五種自在]的同時,[五禪支]也把握自如。

 

尤其[尋][伺]二支,成為修慧擇法運作的關鍵所在.而[喜][樂]又是體驗[法味]的依據,對增長求法努力精進的動力,會很有幫助.

 

於日常生活行住坐臥為人處世中,對各種境界,面對態度的切入,尋伺就發生擇法的作用.以尋支作為搜索体驗的先鋒.尋就是覺,伺即確認與肯定法意.伺即是觀.

尋伺中喜樂也會隨即顯現,印證善法.分辨白黑法的擇法依據.

因此五禪支的熟練是必然而重要的

 

有了安止定初禪的基礎.日常生活中[住]於初禪的[未到地定],隨時面對境界,擇法尋伺,覺照境界就很自然了.   

 

通常修習其他諸業處所生起的[相],越向上修習越能明了.但出入息安般念業處的相,則越向上修習而可以更微細.甚至感覺不出來,有些人可能因為作意的關係,而令出入息不現起.這時,不要以為是失去了業處,而起立離去.

 

應坐在原處,仍於出入息所觸的觸點,求取出入息業處的似相. 

 

業處不現起有幾種可能:入了第四禪;入無色定;入滅盡定.而初學者應是作意的關係居多.他還是有出入息的,只因為智慧力弱察覺遲鈍,故不能明了執持的出入息而已. 

 

此時的修習者,仍應置心於出入息自然所觸的觸點而作意,並作細心的考察. 

 

佛說:

‘諸比丘,我不說妄念及不正知之人,是安般念的修習者.’ 

 

在出入息念以外的業處,只要念者的正知即可成就.但出入息念的修習,則愈加寂靜愈感微細.這時的修習必須加強正念與強慧. 

 

書上用縫細紗的衣服來形容.縫細紗用的針要細,針孔更細.穿針孔的念與慧必須明亮與堅強.  

 

其次,論書上又說:

具足了此強念與強慧的比丘,對出入息的相,不應該向自然的觸處(鼻觸點或人中)以外去希求.他在原鼻觸點作堅強的努力作意.不久,他那出息入息便再現起. 

 

這樣精勤之後,他便生起取相或似相. 

通常,不是每個人生起的相都一樣.有如晶亮明星光;有如月輪;日輪;珍珠;煙焰;………..不等. 

 

相是由想而來,不同的想生不同的相.人生各有其不同的經驗,或過去業力不同,各人於禪修中,會引發不同的下意識浮現,不同的想而現起不同的相. 

 

在這修習之處,有[出息所緣心];有[入息所緣心];有[相所緣心],等三種不同的所緣心.不具足這三法,他的[一心]就無法成就安止定,也不得成就近行定

 

當他得了似相之時,他的阿舍黎(親教師)不必對他說:‘這是似相.’或‘這不是似相’.阿舍黎不應下定論,只是鼓勵他以同樣的方法,數數作意,數數精進.這是長部師的意見. 

但,中部師有不同的說法.中部師是肯定的確認:是或不是.

這一點,就應該看親教師當時的拿捏,或給予適當的鼓勵.但不要令學者自以為得到了業處頂峰,而綁死了再進一步的可能性.因為心是無常的;無我的;不可說的,學者應自己來体證. 

 

當似相現起時,行者應安住其心於似相,依安住而修習.     

這時,他便鎮伏了五蓋.寂止了煩惱.現起其正念,以近行定而等持其心.

 

五蓋]:是指障礙了知視覺的面紗.[貪欲蓋];[嗔恚蓋];[癡心蓋];[昏沉蓋];[吊舉蓋].

 

接著,學者更應[保護他的似相],以數數作意,讓似相增長.並如說地遍品那樣,以十種安止善巧,而努力於平等的精進.又如地遍品中所說的次第那樣,生起四種禪或五種禪. 

 

以上八作意中,從數;隨;觸;到安住,是屬於止的部份.安住就是止的成就.由初禪的安止,一直進入達到更深的四禪的安止定.

 

當他從甚深的三麻鉢底出定之後,藉由正念覺知與記憶的能力,可以依在定的經驗,開發行者觀的智慧.

 

有些經驗因為對經論聞思的不足,不能理解.因此行者熟讀經論,或請益親教師,以得印證認可.印證不在增大我慢,而在滿足正信.並畫出正確的修行路線圖.

 

 

 

下面觀;還;淨;返;等四項,就是[觀慧]的部份.詳細的內容在〔清淨道論〕的下冊,會有詳細的分析說明.這裏只要知道這四項大概是什麼就可以.書上也只是一語帶過,沒有說明得很詳細.

 

 

觀,就是觀察.觀照與體察.

 

在清淨道論中所說的觀,主要是指[名色的觀察],也就是[五蘊]的觀察.[在定]時由於[禪支]生起,而清楚了[色法]的生理現象,與[名法]的心理現象的相互依存,及因緣關係.[出定]後由此而認知並確定了[名法與色法].熟習之後,成就了[見清淨]

 

色法]就是[色蘊]:地;水;火;風;(空).

名法]就是受;想;行;識.也就是五蘊.[空]也是可以體驗的.

 

確定了名色之後,更觀察遍求名色因緣的來龍去脈.了知了前念與後念進行的身心生滅變化狀況,了知前後相續的因緣關係,確定因緣[此有故彼有]的必然性,斷除了[初 中 後]的[三世因果]進行的疑惑.成就了[度疑清淨]

 

斷除了三世因果之疑惑.行者更觀察色聚的變化與不可捕捉控制性,而生起了是無常;是苦;是無我的這樣的三相.而斷除了[生滅隨觀]以前的無明等[十種觀隨染惱].確定了解脫隨煩惱的[行道智].之後,以這樣的解脫路線為[唯一的修行],不再以非因為因;非道為道.完成了[道非道智見清淨]. 

 

另外也有人認為觀是指覺照.

 

當行者的心安止了之後,住於不動地,六根的功用還原到最基本面.眼根的看只是眼睛看.並不再存有我在看;看誰;看到什麼,等問題.只是像鏡子一樣,看到什麼,就照到什麼.所以說‘覺照’.聽;嗅,等其他根門也只止於聽;嗅而已.

 

境界來了就讓他自來.境界去了,就讓他自去.只是知道,沒有判斷,也沒有抓取.只是覺照.以心照亮所緣.如是,覺照力度強健.境界現起,一照,境界馬上瓦解.

很多人以為,自己像一面鏡子,讓境界自然瓦解.終其一生,以此為最高境界.若到此為止,沒有審查,就喪失理解佛意的機緣了. 

   

 

就是還滅.

行者於觀察中,得知了[生隨觀]與[壞隨觀].了知了[生]的不可依賴性,以後依壞隨觀於呈現[衰滅]的一切[諸行]而生[厭離];[離欲]. 

 

起了這樣的正觀之後,心對境界的[執取]性消失了,不再有[攀緣貪取],也不再[恐懼排斥].六根所觸到的一切,都導向寂淨涅槃.一切是[捨],一切是[滅].   

 

 

是淨遍.

對境界不再攀緣排斥之後,內外一如,遍一切處[平等];遍一切處[清淨]. 而得[行道智見清淨],依次得四聖道,成就了阿羅漢果,完成[清淨道]的十六種觀察智,達到最上的智見清淨. 

 

即對上面七項的總檢討,也就是返觀校正.當他從甚深的三麻鉢底出定之後,藉由正念覺知與記憶的能力返觀校正. 

有了[解脫經驗]之後,百千次的反觀校正,獲得了[解脫知見]. 

 

 

 

 

 

 

_ _ _ _ _ _ 

 

 

 

佛陀的呼吸法2022安般念修習法

031105十六勝行

 



 

2022為適合手機閱讀 重新整理

 

 

(五) 出入息念十六勝行

 

學得[八作意],有了[止觀]基礎,再來看,出入息念的十六個[呼吸的念住]步驟的,詳細說明。

 

 

安般念的[盛典文句],列出十六項[修習次第]。依此次第,分出:[身體的];[感受的];[心行的];[法要的],四組[作意]與[了知]的[如是學]。從這過程,了知自己身心的變化;了知生命得本質;了知佛法的要義,而達到生命的超越。

 

[安般念十六勝行],在施行的運作上,是以[八作意]的[數];[隨];[觸]三種[作意]為基礎。尤其[明觸]得獲得,最重要。 

 

養成[正直其身],[作意面前]的習慣。以[明觸點]為槓桿,所行成的[念住]與[了知],貫穿整整個[十六勝行]。

 

[十六勝行]依[身][受][心][法]四個階段的進程,因此, 我們也可以稱十六勝行為:[四念住]修學的一環。 

 

 

此四種[念住],是佛法的核心。此[心木]不與外道共,為佛教所專有。簡單易學。只要[依教奉行],熟習並活用於一切時中,舆行住坐臥間,或可頓然成就。

 

願一切行者,早日獲得。

 

 

 

[十六勝行]解說

 

 

出入息念十六勝行 第一組四法__身念住的修習法  

 

1 出息長時,知我出息長.或 入息長時,知我入息長.

2 出息短時,知我出息長.或 入息短時,知我入息短.

3 覺知全身我出息, 及 覺知全身我入息.彼如是學.

4 安息身行我出息, 及 安息身行我入息.彼如是學.

 

第一第二個四法中,長呼吸或短呼吸,不是先長後短出現的必然性.安般念修習法,採用[自然呼吸].時而長息時而短息的狀態中,長息知長,短息知短

 

透過第一第二個四法,因為隨息運作,呼吸會逐漸轉細拉長而穩當.這時,體驗第三個四法,注意力放在整個[拉長]的入息或出息,體驗感覺[整個呼吸]的過程.體驗整體呼吸的安穩性,呼吸的美感也逐漸升起. 

 

隨後第四法,體驗到原先身心息的粗燥沉澱下來,得到[安息].這時注意力,隨著呼吸,[浸泡]與[感知]美感在其中.

 

  

出入息念十六勝行 第二組四法__受念住的修習法

      

   

5 覺知喜,我出息. 及 覺知喜,我入息.彼如是學.

6 覺知樂,我出息. 及 覺知樂,我入息.彼如是學.

7 覺知心行我出息. 及 覺知心行我入息.彼如是學. 

8 覺知安息心行我出息. 覺知安息心行我入息.彼如是學.

 

因為[美感]生起,而且浸泡其中,就產生[喜覺支]與[樂覺支].

因為有美感,生起我願意的躍躍欲取的歡喜心.這就是[喜心].喜心生[喜受]. 

因為得到美感,獲得對當下滿足與踏實的安樂心,就是[樂心].樂心生[樂受].

 

喜樂強固,成為喜禪支與樂禪支.從呼吸進出中,又了知因為心的專注而覺知喜覺知樂.也同時[覺知心],[了知心];了知[尋伺安息];了知心轉[輕安];了知[一心]逐漸強固安止.      

     

 

安般念十六勝行 第三個四法 心念住的修習法

 

9 覺知心,我出息.   覺知心,我入息.彼如是學.

10令心喜悅我出息.   令心喜悅我入息.彼如是學. 

11令心等持我出息.   令心等持我入息.彼如是學.  

12令心解脫我出息.   令心解脫我入息.彼如是學.

 

佛所教導的一切禪修課業的修習,我們稱定學.定是指心的安定,因此定學又稱心學.也稱意學(楊郁文).

 

心意的訓練過程,是學習從煩惱浮動不安的心,轉成煩惱沉澱止息的心.煩惱是由於六跟所觸及的一切,不能知足而不安.心因不安而抓取;而妄動.

 

安般念的學習過程中,因呼吸的專注,妄動心得以沉澱,抓取的心動盪混濁,是為無明.沉澱的心清澈可知;清明;可覺;可修.

 

覺知了心行,就能令心喜悅.了知身心煩躁與安穩之間,也了知了悅與不悅之間的關係. 

 

學習安般念的過程中,呼吸越來越細,心越來越柔軟 最後喜樂也止息,而念覺強固,整個以出離心來主導.

 

[依遠離;依離欲;依滅;向於捨.]

 

作意整個心性煩惱往清靜超越. 

 

於了知呼吸中,同時也了知[心性]的[超越執取];了知[超越喜樂];也了知[作意]與[精進].所有內心不平能平,不安能安.這時,超越了抓取.善惡等持;好壞一如.煩惱可以止息,得到[一時心解脫].

 

9到第12四種四法,就是這樣以心念為課題的學習過程.成為心念住的四種四法.

 

於日常生活中,行住作臥時,仍然作意面前;安住呼吸.依遠離;依離欲;向於捨.如是,[已生之惡不善法,即能寂止]. 

 

 

佛法,於上座禪修時,是一種學習.下座之後,是一種事實.(請參閱[木匠的日記)).

 

禪修時,遠離了災難,我們可以安心學習.下座之後,時時處處面對大小災難.尤其在家眾,生活打拼中,事事不如所意;處處不如所想像;念念受到阻礙.(我們可以如實的計算一下,順暢有多少.) 

    

修習安般念四念住的行者,因為安住呼吸,正念常在,願意並面對不圓滿的世間苦處.當正念迎向災難的剎那,恐懼憂悲苦惱,同時瓦解.

 

於災難中,體現佛法的真實,正信現起.從自己的經驗建立起來的正信. 

      

   

   出入息念十六勝行 第四組四法_法念住的修習法

 

13觀無常,我出息.   觀無常,我入息.彼如是學.

14觀離欲,我出息.   觀離欲,我入息.彼如是學. 

15觀滅, 我出息. 及 觀滅, 我入息.彼如是學.

16觀捨遺,我出息. 及 觀捨遺,我入息.彼如是學.

 

心意是無常法;禪修也是無常法.因無常,事事物物有變異性;不可捕捉掌控性.好事無常,壞事也無常.因此,心意的向上提升;生命品質改善是一種可能.

 

[依遠離;依離欲;依;向於].是行者心意指標,這就是法.當以[法]來改善心意為作意課題時,為[法念住]修習法.

 

安般念修習時,從粗糙的呼吸與心行開始,到整體心行的安息.都以自身的感知與策勵來進行.以自己的經驗為依據,從經驗中了別與改善及精進.所以,

 

佛告訴阿難說:[以己為洲以法為洲自依止法依止].

 

 

佛法,主要的內容,在了知[],並解決[苦滅]的問題。其中的關鍵,就是解決:[自我中心]得問題。 

 

[十六勝行],最後四個[法念住],觀[無常];觀[離欲];觀[滅]; 觀[捨遣],都是:超越[自我中心]的作意與了知。覺知[自我中心]的生起, 或了知[超越],就在此[法念住]中練習。 

 

 

佛也告訴阿難說:[以為師].

 

起心動念都是[].[離欲]就是戒.因為[],生命的品質才能改善. 

 

從自身心性變化中,了別無常;了別離欲心;了別滅心;了別一切捨離.

因為法念住的修習,解脫的過程方能了解,成立了解脫知見.所謂:

 

解脫] [解脫知見   

 

有了解脫;解脫知見,安般念的修習才能完俱.但,完俱之後呢?

還是,安般念. 

 

 

阿羅漢以精進為所緣] 

 

安般念行者,成就了[阿羅漢]之後,仍然[精進]於安般念.

 

 

 

 

_ _ _ _ _ _ 

 

 

佛陀的呼吸法2022安般念修習法

031206修習功德

 



 

2022為適合手機閱讀 重新整理

 

(六) 修習安般念定的功德

 

A寂靜殊勝 B能斷於尋 C為完成明與解脫的道果 D得知最後的出入息

 

 

書上舉了這麼一個故事:

據說那兩個兄弟長老中的一個,在一個月圓的布薩日,誦了波羅提木叉戒之後,離開了諸比丘回到自己的住所,站在經行處,看了月光之後,察覺了自己的壽命,便對諸比丘說:

你們以前曾經看過怎樣般涅槃的比丘?

有的說﹕

我曾看過坐座而般涅槃的比丘.

或有說:

我曾見過空中結跏趺而般涅槃的比丘.

長老說:

我現在要你們看經行中般涅槃的比丘了. 

接著,他便在地上畫了一條直線,說: 

我從經行處的這端走到那一端,轉回來,走到這條線上時,在此般涅槃.  

當他從那一端走回來,一腳踏在那線上時,即般涅槃.. 

 

真實的善慧者 

應對於如是 

有大力的安般念 

常作不放逸之行

 

 

 

 

 

 

_ _ _ _ _ 

 

佛陀的呼吸法2022安般念修習法

031107結語

安般念修習經驗談

 



2022為適合手機閱讀 重新整理

 

 

(七) 佛陀的呼吸 安般念修習的經驗談

結語

 

  前言

 

2016年初,我寫完[佛陀的呼吸法]初稿,迫不急待的呈上嘉義香光寺住持悟因法師請教四月九日,蒙其接見,聆聽指示

 

依上人的觀點,個人雖為在家衆,但從[木匠的日記]看個人的作息,每天入定出定與精進狀態,Tomi前世(假使有的話),應該也是一個精進的出家人我說應該是一個墮落的出家人 

上人說:早上三四點醒來就打坐禮佛,白天還要打工做義工,還能正念不斷,一定睡眠不足 

上人還說:寫得雖好,但是內容古典嚴肅尤其講證果,沒興趣還說要出版流通廣被接受,一定要符合現代人的口胃 

 

現代人忙錄、講求時效、講求利益、講究有趣因此,希望我補充一些修學成就的關鍵重點,與佛陀的呼吸法對現代人的好處

 

上人說,寫成後,才要幫我寫序出版

回家審思後,決定追加一篇法談[佛陀的呼吸安般念 修習的經驗談]

 

 

 

 

 

 

 

_ _ _

 

 

 

 佛陀的呼吸法2022安般念修習經驗談0220結語   

 

 

(一) 讓禪光現起

 

[清淨道論]四十種業處,有一個[光明遍業處。為了光明現前,我[觀][圓月]與[日落]、用花盆包燈泡,讓盆底洞漏燈光的方式,企圖修學[光明遍曼陀羅],久久未能成就只好回到佛陀的呼吸法安般念

 

我本來是不信鬼邪的人有一天,不知那門子的念頭,生起小禪房出現鬼的想一時心生恐懼,逃離禪房幾天不敢入座三四天後,才硬著頭皮再度走入禪房

 

小禪房裏,通常門窗都是緊密無光那一天的安般念修習中,不知什麼時候,看見一個鬼物身体很瘦,頭大大,下巴尖,眼睛大而下陷像[魔戒]那五百歲老頭(當時魔戒還沒有電影出來,我沒看過這種鬼樣經驗) 

 

這鬼物在我面前,大張眼睛,向我爬來一時心生恐懼,毛髮直立

但,我沒有逃離。心說:[給你吧]。於是:[心力]加強,安住呼吸,策勵[精進]於呼吸

頓時,眼前亮光大起,鬼爬瓦解、強光駐留

一圈比太陽還亮的黑光,包圍著金色紫色的晶光,在眼臉鼻前,向外擴散

 

我修練不成的[光明遍],卻在精進於呼吸,[為法捨身]的剎那中,霍然天成

而[爬鬼]當然是我內心潛藏的不潔之念所變現。  

 

帕奧禪師開示[安般念],提到[取相]生起白霧光與[似相]生起晶亮的光,稱為[智慧之光] 並強調、重視

 

 

修習安般念的禪修中,努力於呼吸的精進時,首先生起[鼻觸點]的禪相一再精進策勵,就可能現起[光明禪相]

 

這時的努力精進,在禪修進入初禪等的心歷路程中,叫[速行心]

 

[速行心]其實是禪行者在禪修階段中,意願轉強時,心力加強,念力加強,好像我們加快腳步時,生起[快、快]的用心。也因為一時生起了速行心,光明禪相可能隨之現起。(請參考阿毗達摩)

 

一次經驗之後,光明就會遵循經驗常常出現希望這篇法談,對讀者,可以有所幫助

 

 

[清淨道論],[地遍]的修習中,講到進入初禪時也提到速行心初禪入二禪,也要用力速行

 

速行是因,光明相是果

 

速行後也可能轉起[未到地定]或稱[近分定]。或進入[初禪安止定]也可能[墮入有分]。

 

禪修是無常法,出現甚麼狀況,都沒關係。每種經驗都很可貴,即使很糟糕的經驗也很可貴。

  

 

 

 

(二) 品嘗楊柳淨水的滋味 

 

我十三歲,隨著母親讀[普門品其中,有一段經文,要我們常常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這樣的人,當在大海中航船,突起惡風怪浪時,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惡風怪浪就會平息],或轉入淺灘當旅途中遇到盜賊惡王持兵刀追殺,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兵刀循斷斷壞]

 

修安般念的行者,時時憶念呼吸,時時安住在呼吸中,照樣可能[惡風平息],或[兵刀循斷斷壞

 

 

1995年,我接了好友王介夫介紹的二胎加建工程看了圖,美金十萬元的固定價,問我能不能做算一算材料工資,應該游刃有餘,我們就簽定了

工程一半後,業主開始加突然一步一步要求變更設計首先的窗要改大,接著八尺天花板硬要改成九尺高。而且天花板又要改雙層。這些變更都破壞了原設計的結構需要很多防震補強的裝置。材料增加不算工資的差異才大。我一再裁減工人最後算算就要賠本製作。裁掉最後一個工人後只好完全自己動手。業主預算綁死就是不肯加價。改窗尺寸時工時增加免強答應了。隨後改天花板時材料浪廢並追加很多工法複雜耗廢時日業主不肯溝通加價幾乎要翻臉。而且還要這要那的想找大便宜軟土深掘。我從忍耐變鬱窣。

 

一個修學佛陀呼吸法的木匠工作中常常會帶著安般念上工

  

那一段時日加州焚風來襲。某天午休後溫高華氏一百零三度。我正好做屋頂防漏工作頭上太陽下曬腳下瀝青熔化熱氣上烘。一個鬱鬱不滿加上一個害怕煎熱的心機乎不敢上屋頂。

 

但是[佛隨念]鞭策我,正向以對,我提起正念,作意面前,正知呼吸,一時強念作意,勇敢上屋頂的剎那,忽覺一股[清涼]由頂而下,洗遍全身。

阿,[淨身楊柳水]。 

頓時炙熱沒有了、鬱窣沒有了。清涼與喜悅,佈滿周身,災難瓦解了。 

 

第一次感知[佛法]的威力,了知苦諦與滅諦,同時了知集諦與道諦,了知佛法的珍貴,正見現起,正知[四諦]。[正信]現起,了知:災難中佛法得以成立

正見,是真正的看見,當時正在看見。不是聽到別人的意見。正信是親見起信。

 

我把工人全部叫回來。工程賠了錢,我賺到了[法]

 

我體會了普門品中[循斷斷壞][惡風平息]的正解意。不是嗎?[百千萬劫難遭遇願解如來真實意]。福德因緣不可思議。真奇妙。

 

佛法的[正信]也從此建立。

 

               

 

 

(三) 認識多彩多姿的未到地定

 

大林慈濟醫院,有一位[簡院長]在洛山磯,我喜歡禮拜六早晨,聽他的收音機[醫學講座]

 

有一次,他說:

人體腦部,有一處細胞,有種特殊機制可以儲存記憶經驗、也可以讓經驗重新現起、或改造經驗版面,另編故事而現起

 

它的現起,跟親身經歷一樣,聲音跟現在聽到一樣,影像跟眼睛現在看到一樣,味道跟鼻子嗅到一樣   

它的發生,通常在睡醒之前,半睡半醒之時,或白天醒著,但心緒沉靜的時候

 

他說:[幻視]的人常看到別人沒看到得東西。[幻聽]的人,常聽到別人沒聽到的聲音。這些影像音聲其實是[自己內心潛藏的心識所變現]

 

這種人,通常較內向孤默少言,而聽看到經歷卻和真的一樣因為沒有禪修的智慧,也沒有直觀的技法。自己無能自知以假為真。可能造成現實的錯亂,精神發生問題 

 

 

修學佛陀安般念呼吸法的人,心緒專一,時時遠離了要這要那的欲求心這時,思緒單純,潛藏在儲存經驗細胞的下意識,也會因為沒有雜想欲望煩惱的束縛,而浮現,活化了經驗影像

 

這些影像也和真的沒有兩樣。很多人禪修中常被這些影像如看電影般被帶著走。由於這種事因人而異虛幻如真的經驗,成為多彩多姿的世界,成就多彩多姿的故事這時的禪修者,若心存[正念正知],更在[正精進]中,他就會入初禪的[未到地定]中

(請參考[法談_從三界四食的角度來欣賞先師楊英風教授]一文

 

 

法鼓山的禪修理論中,有一個[統一心前後統一、內外統一、沒有對立、事事統一住未到地定的安般念行者,一樣有統一心分不出[蝴碟是我,或我是蝴蝶](莊子)[焉知我不知魚之樂]也分不出[橋在水上飄,還是水在橋在下流](公案)

 

 

學呼吸法不久某天我一面開車一面注意著呼吸。無意間發現:整片檔風玻璃變成我的眼精。分不出檔風玻璃是眼睛還是眼睛是檔風玻璃。那種感覺真奇妙。

第二天 張老師告訴我:是進入[未到地定]。原來開車也可以進入未到地定。統一心現起。檔風玻璃和眼睛統一了。 本來對立的兩件事物融和一體了。

 

 

因為統一心,讓我體驗了[色身在走路](阿姜念_身念住)也體驗了樹木成行排列整齊,萬物演說佛法:了知七覺知(菩提分)、了知八正道(公德水)(如阿彌陀經所說)

 

[統一心]的狀態是[未到地定][一心不亂]的狀態。

 

統一心的形成也建立了禪境美心。

 

統一心現起美感也現起。

 

因為美感生起喜心樂心現起輕安現起。 

 

佛法是真理通一切法門遍一切處。所以說詞有差異是解讀的取角差異。

 

佛教導我們正志正思惟正解。所以佛在入般涅槃之前數月間一直說八正道。最後對百歲老人說:只有佛教有八正道。(南傳大般涅槃經)

正見正志為前導。

 

[未到地定]與[欲界]相鄰近,是[欲界定]。是很基礎的定。但卻是很重要的[宗派]的分水嶺。也是邪門作怪的臨界點

 

學習佛陀安般念的人,因為[正念]、[正知]、[正解],而[正行][正法]從此可入更深定鏡初禪乃至四禪或修[觀],而開發更高智慧

 

 

未到地定會有[身心離繫]的感覺因此,也叫[離繫定

 

因為感知[身與心]分離,很多人錯以為[靈魂出竅],而有[靈魂]說或說成[元神]現身,發展成[心物二元論]學說

 

或因為不能[正觀]、[正知],誤以為神通現起,說神說鬼,就很可昔

 

 

而佛教徒因為[直觀],對身心離繫的現相,清楚了然並以此觀察解析生命的現象,墊定[名色分別觀]的基礎

 

對於身心現起的[名法]與[色法],細節獨立清礎界線分明,建立了[四界分別觀]

[阿毗達摩],或稱[唯識學]中色法的[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或[名法]中生起的各種心_[善心]、[不善心]、[美心],都能一目了然。

 

依我個人不必分析幾十種善不善心。只要[直觀]了別[白法][黑法]。

 

正見現起了別現起正志擇法自然運作八正道自然成型七菩提分自然顯現。

 

白法是善法黑法是不善法。白法有白法的波動黑法有黑法的波動很自然直接觸在心坎上。

 

所以阿姜查指著自己的心_(心之所依處說:讀這裡這裡就是[阿毗達摩]。

也因此佛法是[不假思索]可[直接觸及]的。

 

 

過去張大卿老師要我們觀察[昏沉的生起]。禪修昏沉時通常提不起精神還要觀查是不簡單。在當天昏沉現起的剎那我看到一股黑灰的濁氣在眉間盤旋向下直墜。

當我讀了[林僧傳記]一書才知道這股黑氣就是[風大]。很多人剛躺下半睡未睡時常有以為鬼黑影壓身的經驗。其實也就是風大。

 

 

未到地定的觀查中,了知前念、後念發生的因緣關係,建立了[緣起觀]也因為緣起觀而能超越生死。(十二緣起法) 

 

 

修學安般念的行者,了知未到地定的現起,存在於一個[剎那], 所以也叫[剎那定

眾生的生命現象,是身心的不斷現起,一次現起一個剎那 

一個[剎那],一個[當下]身心名色的觀察,就在[正知當下]

名色分別智]的證得,當然也在正知當下的剎那中

 

當下延綿不斷持續不斷時就是活在當下。活在當下正知當下。

 

活在美心,卻不沉迷於美心。喜心常常現起,樂心常常現起,一心常常現起

當一心現起時,就感覺生命踏實純淨。  

 

 

證得[未到地定],學習[安住當下],是開展佛智的第一步。願大家共勉努力

  

 

 

 

(四) 培育善根福德因緣

 

[阿彌陀經]有提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章句

 

修學任何法門,乃至於基督教法門,都需[善根福德因緣]我個人非常慶幸,在修行道上我很幸運,常常得到這個那個經驗 

 

但,仔細想想,不外乎福德因緣其中善根是其重點 

我不說我有善根但,福德因緣,絕非不是善根可得。前面提過如意輪觀世音菩薩的本心不斷。

 

如意是給人如意不是想讓自己如意。民主是給人民主不是給我民主。

 

佛陀的呼吸法人人可學易學不論佛徒或外教都可成就。但培育善根的行者,更能得心應手。你有可能經常感覺[龍天在側]更能[心想事成]。

 

多做義工、說正面的語言、凡事正面思考、不貪小便宜、有機會能力就佈施救濟。 

 

此事絕非虛言發個願吧。春天來了花自開放。

  

 

 

 

(五) 體驗有分心 

 

清淨道論[修定品]:[近行定]進入[安止定]時,有一個[墮入有分]這一句, 卻沒有下文我查狠多資料不得其解而網上文案資料也有很多人試圖描述,而沒有清楚定義的章節

 

 

[有分心],似乎是指:一種[下意識腦波活動]的空白

 

死亡前後,與過度到[來生]之間[心路歷程]的某一個心識,它就像黑洞,一個沒有形像,不可記憶而存在的心

 

(此世)。。。>速行心>有分心>死亡心>結生心>(下一世)有分心>。。。(阿毗達摩)

 

死亡心之前是[有分心],與結生心之後又是[有分心]

 

因為空白,我們記不起前世的一切只有習性隱隱約約的保留著,智慧也保留著。因為[有分心],一切[歸零]。使我們的來生能從新開始新生命的努力活出希望。 

 

 

我有兩次這樣的經驗,一次在同修李正念家,一次在內觀十日禪修中

 

某一日,[元音老人]駐錫李正念同修家李正念約了數位朋友恭請老人開示老人家說的好像是金鋼經我聽不懂,不知所以然因此,作意[心遠離]

 

我心。。。伺在呼吸>進入寂止狀>極寂止明亮>速行>墮入有分。。。。>伺在呼吸>>>。。這段時間,沒有昏沉睡著,卻一片空白,[墮入有分]

 

 

另一日,在西雅圖內觀禪修中心

一隻蒼蠅進到我關房,我想把牠抓出去,卻不夠小心,把牠弄死了當夜熄燈後,我偷偷的摸黑進入禪堂,以修習安般念禪坐懺悔迴向

 

精進中,禪堂大放光明,現起數百十紅衣大法師,與我一起精進安般念大家同步精進,同步現起速行心過後,我憶起了剛剛有一段記憶空白

 

如是,又是一次[墮入有分]數百十紅衣大法師的現起,是[近分定]現起的[取相],不是神通。 

當時,沒有進入安止定,卻[墮入有分] 

 

 

 

 

(六)體驗剎那與一度空間的世界

 

1.    什麼是一度空間

 

這幾年(即2015年左右),流行3D電影、3D動畫、3D列印。3D是指三組距離[長、寬、高]所架構起來的[三度空間]立體感覺。

 

 

我讀[台北師範]學素描時,周瑛老師要求畫出立體感。[立體感]與[空間感],是歐洲古典繪畫的三要素。而我們的[器世間]世界,是由立體與空隙組成的[三度空間]。我們眼睛所見的一切,是一組錯綜複雜的三度空間世界。

 

所謂[三度空間],理論上是由極小──「點」,向左右上下累積發展成線、面、體的感覺結果。

線與面構成二度空間;面積向不同方向累積,就成為體積;體積形成,就成為第三度空間。

 

構成三度空間的最初元素[極小]「點」,就說成[一度空間]。而我們眼睛所見的器世間的物質存在,都由點累積形成。讓我們說,這是三度空間;而極小──點,說是[一度空間]。

 

極小一度空間的存在,卻只能知道不可捕捉,只能感覺不可量計。通常讓我們感覺到存在,卻是在剎那之間

 

以佛教的觀點,三度空間只是一種[概念]。而[六根]感知的實在,其實只是[波動][燃燒],用現代語言,就是[能量的運作]。構成物質的[四大],地水風火,只是四種感覺。軟硬名[地大],調合名[水大],移動名[風大],冷熱名[火大]。

 

 

2. 剎那

 

[剎那]又是什麼呢?剎那是:[時間]最小單位的形容詞。一個心念生起消失之間,為一個[剎那]。

 

如幻亦如電,其間可能是千分之一秒,也可能是十分之一秒。剎那,就是時光前後的[極小]。有多小?不可說,也是只可知道不可計量的奇妙

 

 

3. 明觸與當下

 

修學安般念的行者,修學的最初,作意面前,把注意力放在呼吸的進出上。出息知出,入息知入。

 

這時,他用心把注意力,投射在鼻下方人中附近可感覺的地方。這個:[心的投射],稱做[尋]。

 

當投射準確撞擊目標時,心與這個可感知的地方,像全壘打的打擊手,把球棒敲在疾速飛奔的快球上一樣。噹一下,禪者的內心會有一個震盪,一個美妙的震盪。噹一下,就是[當下]。

 

當下,是一個[剎那]的發生及消失。

 

當下的震盪,是因為心與對象撞擊的[明觸]。心,清清楚楚的了知觸撞剎那所在一度空間上,所發生的內心自然波動

 

有些男女,初次見面,兩眼對視,全身震盪,一閃如電。心對心的撞擊,就是這樣。

 

當下的波動,是美感。因為美感,產生喜悅;因為喜悅,得到滿足,產生安樂與心定。

 

心與對象的撞擊持續,明觸就持續,剎那與一度空間的感知也持續。當下得以持續,是心錨住對象,成為「」。正知當下,有尋有伺,住未到地定。明觸常在,就是[活在當下]。

 

法鼓山所傳的[默照禪],就是尋伺的訓練,以成就[統一心]。

 

 

德國哲學家[赫里格爾],有一本體驗禪者的心靈實錄《學箭悟禪錄》。裡面描述的故事,就是他對東方禪者的認識:把心投射到對象,令心與對象撞擊重疊。射箭師要求學生一再的把心瞄準在靶心上

 

這和世界棒球王王貞治揮棒打出全壘打,在心智訓練上並無二致。球棒與球撞擊的時空拿捏,這也是一種藝術。中標的與全壘打,只是證明[體證當下]的百分百。

宮本武藏如是、佐佐木小次郎也如是、小李飛刀也如是。

 

聽說好友奚淞曾描述他寫毛筆字,把心專注在筆尖的狀況,書寫的動作本身也是美感。也是一樣,[活在當下]。

 

 

[當下]、[剎那]、[一度空間],是[極小]。因為不可比量,只能活在記憶的最深處──心。

 

心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心在內、也在外、也在中間。

 

 

一度空間是[極小],也可以是[極大],也可以容納日月山川。心不在過去、不在現在、也不在未來;心也可過去、也可現在、也可未來。

 

剎那也可以是永恆。能體驗當下,同時體驗永恆

 

 

心又在哪裡,在心之所依處,在心臟的血液裡,一個感知的所依處。剖開了,啥都沒有,而安般念的行者就是知道。(<阿毗達摩>

 

 

也因為如此,[當下]就可以有[無限可能]。可以我是蝴蝶、也可以蝴蝶是我,或知道魚之樂,也可以體驗色身在走路。學習體驗當下,就可培育自己的創造力。透過鼻觸點,內心通外在,靈感隨時現起,豐腴生命,奉獻眾生

 

 

真正的禪者,關心的是[正知]中道以[正行]。沒有關心靈感,也沒有關心智慧。

所以,悟因法師說:「談證果,我會害怕。」而,靈感自然生出,智慧自然現起。

園丁正確的下種,澆水除草與施肥,[靜待時節因緣,花自開放]。

 

 

所以,學習佛陀呼吸的行者,關心的重點,是如何作意面前,把心投向鼻觸點。完美的體驗一個呼吸,了知剎那,了知一度空間

 

 

也因為活在當下所以佛法的核心__四諦可以建立。 

可以知道[苦]可以知道苦之[集]可以知道苦之[滅]也可以知道滅苦之[道]

 

 

能體驗當下,所以可以_[以己為洲以法為洲。[以己為師以法為師

 

 

 

(七)從呼吸中體驗法的醫療

 

佛陀的呼吸法,在修學的過程中,因為身心的鬆弛,呼吸時,[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等四大,的[風大][火大]自然增強,推動周身脈絡,也能帶來如練氣士般的,[打開氣脈]的附加利益。在行者有病時,也可運用有效的意念引導,排毒消淤,而解除病痛。

 

 

1. 正直其身,校正脊椎

 

所有的禪修活動,都要[正直其身],安般念修習法更不例外。很多人平常都不注意坐姿,因此脊椎不端正。長期造成椎間變形,腰椎疼痛。

 

修學佛陀呼吸法的行者,除了正直其身之外,還要[三分坐],睡硬板床,平常也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養成良好習慣後,腰椎得到校正。

 

常明法師和我,禪修之後,多年的腰椎不正,也因為長年定時「正直其身」,正確的姿勢,無意間得到腰椎調整校正,消除了多年的腰椎疼痛。

 

 

有一次,不知哪裡出錯。三點多醒來,腰椎疼痛。走入小禪房前,發現剛好滿月。我對著明月,長吸一口氣,讓月光透過頂門,過後腦,經頸椎向下,往胸椎,直掃腰椎而下,從湧泉入地。當時,月光成片如水下衝,把疼痛帶走,一瀉到地,全身舒暢。

 

我的[東密]皈依師[悟光法師],教我這一招,居然好用。

 

多年後才知道,這個呼吸法,[一行禪師]採用,[葛應卡的內觀禪修中心]的高級[禪觀法]也採用。

 

 

2. 正知呼吸,鼻腔通暢,消除鼻竇

 

佛陀的呼吸法,對於一般打通感冒[鼻塞]非常見效。

 

我老家清水台中港邊,面臨海風,長年鼻塞難通。旅美後,從台灣帶到美國十幾年的鼻竇炎腫塞,因安般念作意面前,關心呼吸,不知不覺間鼻竇消散。

 

很多人,因為經常感冒、過敏等因素,造成鼻腔充血,阻塞鼻孔。久而久之,形成鼻竇。鼻塞不會痛苦,只是難受。很多人鼻子不通,就用嘴呼吸。

 

其實正知呼吸,對治鼻塞很管用;尤其輕微感冒,很見效。[放鬆]與[專注於呼吸],[免疫功能]自然甦醒,不是嚴重的感冒,常常可以自癒。

 

在照初法師的[菩提寺],有一位義工女,長年鼻竇,呼吸有臭味。某天早晨,我邀她一起來共修,她說她鼻子不通。

 

我告訴她,鼻塞不會百分之一百,我們只要利用不塞的極少空隙來呼吸,把注意力放在極小的空隙上,讓熱空氣通過它,輕輕的安撫它。

 

我推薦她試試,帶著她,知道吸,知道呼,知道呼吸長、呼吸短。不到五分鐘,她說呼吸通了

 

我邀她一起來共修,她說她要招呼香客。當時沒有人來,我說你等香客的時候,就練習。她說她沒空。過了兩個禮拜,我問她有沒有練習,她說她沒有時間。

 

印順長老《妙雲集》,有一本《學佛三要》。其中,有三要。雖然見證了鼻通,但不能取信,我真慚愧。

 

安般念的呼吸法,是佛陀留給眾生最珍貴的禮物。

 

 

 

2.    養成直觀習慣,遠離衝動反應

 

邱劍豪是洛杉磯公路局車輛保養廠主管,負責某一路段高速公路上的公務卡車、公務機具車,發生故障後的保養修理。在送修進廠的故障車,他要先檢視、判斷、寫單。每天面對故障車的司機,都是急著回去職場的司機。因此,面對的,是情緒緊張、容易火爆的面孔。這些面孔,通常激勵他也情緒高亢,言語衝撞。有時,甚至把職場的高亢帶回家,讓太太小孩遭殃,讓家庭氣氛不和。

 

自從學習佛陀的呼吸──安般念後,他知道安住呼吸,把呼吸時時記在心上,帶著呼吸上工。每天看到急躁的司機臉孔,首先回到自己的呼吸,遠離了,面對客人的情緒,直觀客戶的問題描述,欣賞對方臉孔,不再直接反應對方的臉色,不再被激勵高亢。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帶著微笑回家,太太小孩高興。邱師兄如是說。

 

 

 

4. 遠離緊張消除失眠

 

有一位旅美越南僑民,曾是越南海軍上校,以難民身分移民美國。不知啥原因,長年失眠,安眠藥一直增量無效,苦不堪言。不會說中文,英語也不靈光,只能靠翻譯。起先對我的帶領有反抗,我勸他不要在這裡浪費時光。因為這一班是他家的家族班,聽了弟妹的話,只好用心學。透過翻譯,安住於佛陀的呼吸法;半年多的精進後,變得風趣善談。

 

原來,因為修習安般念,放鬆與專注;緊張疏解了,失眠消失了,不必再靠藥物,也能睡得很清香,整個人變了樣。每天打坐三小時,影響其他同修,也都兩小時,比我還精進,我自嘆不如。

 

對現況不滿埋怨,緊張操眠(台語),是現代生活的通病。飲食、睡眠失調,引發種種不適,佛陀的呼吸或有幫助,大德不妨試試。

 

 

緬甸馬哈希尊者有一本《法的醫療》,裡面很多案例,值得一讀。

 

願所有的人健康,法喜充滿。

 

 

 

以上是:《清淨道論》安般念,修習心得結語。希望能帶給您,看到佛法的曙光

 

 

 

 

Tomi楊平猷 2016年吉日 於哈崗小禪房

 

   

 

 

[佛陀的呼吸法] 2022年修訂 在此吉日 完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