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安般念禪修的[前行]準備
1 心態行為端莊
2 生活簡樸
3 遠離雜吵
4 放鬆身心
5 飲食知量
6 少言禁語
7 學習不賴床
8 學習吉祥臥
9 睡硬板床
【楊平猷】1943年生於台中縣清水鎮。台北師範藝術科,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雕塑組畢業。根據命算家的說法,他命帶文昌與華蓋,不僧則道。生來資質聰明有藝文天才,註定與佛道及藝術脫離不了關係。求學時,曾依傳統禮俗成為楊英風入室學徒,擔任雕塑事務所助手前後超過十年。☆1979年移民美國,現在仍持續藝術創作與佛學禪修,並參與台灣人社團服務,活躍於洛杉磯☆
一 安般念禪修的[前行]準備
1 心態行為端莊
2 生活簡樸
3 遠離雜吵
4 放鬆身心
5 飲食知量
6 少言禁語
7 學習不賴床
8 學習吉祥臥
9 睡硬板床
一 為甚麼修習安般念
依 聖典記酨
[諸比丘,此安般念___三摩地修習與多作時,實為[殊勝],[純翠],與[樂住].[對已生的惡不善法,即能消滅與寂止。]]
二 安般念的殊勝
1 方便
隨時;隨地;隨機,而行。
可以不必,借用外在工具。
2 無副作用
佛,因為其他[業處],產生壞的副作用,而特別教導安般念法門。
3 純翠 (不必變換業處軌道)
從:作意面前,經[未到地定],到[安止定]的[四禪]深定。
從:作意面前,到[安止],到[觀慧],或[念住]。
從:作意面前,到成就[解脫],證[阿羅漢果位]。
4 寂靜
可以達到:[四禪]的[安止定]。
5 樂住
從作意面前,即可產生[美感],生[喜],生[樂]安住。
6 對已生的惡不善法,即能消滅與寂止。]
正念現起的[當下],[對已生的[惡][不善法],即能即時[瓦解]。]
7 體驗[阿彌陀]境界
體驗[一切世間,演說法。]
8 體驗[普門品]境界
體驗[烏風平息];[兵刀尋斷斷壞]。
本手冊,依[清淨道論],為我個人自身策勵而編撰。
並分享[楊平猷安般念禪修族群]為目的。
一 安般念的定義
安般念,為巴利文Anapana Sati 的傳統漢譯。ana為[出息(呼氣)];pana為[入息(吸氣)]。
Anapana Sati 定義為
[以出息;入息,為禪修專注對象(業處)。]的修習法門。
[安般念]又稱[呼吸觀]
或說:[把呼吸放在心上]。
[清淨道論],以三種比喻,來形容[安般念]。詳細請看下一節。
1城門守衛 看行人進出城門,比喻(數呼吸的次數)。
2盪鞦韆 看來回盪次數,比喻(數呼吸的次數)。
3鉅木 只注意鉅點,比喻(作意面前_明觸點)。
二 註一
1 張老師的[吸拉呼推法] 2 馬哈希的[橫膈膜上升下降法] 3 一行禪師的[吸過後腦勺後下降法] 4 道家[吸入丹田法] 5 其他練氣士種種方法,
雖然
也是[透過出息入息]的引導,但其重點,不在[出息;入息本身]的專注與觀察。
故
不能[定義]為[安般念]。
他們或可定義為[名色分別觀],或其他禪觀法門,或[氣功]。但此,不在我們的關心範圍。
釐清[定義],只為練習時的[重點把握]的[精準]與[效率]。
註二
守城門的[守衛],只注意[進出]城門的人,進一個算一個,不管進了城後,那人到哪裡,做了甚麼事,進了城就變成另外的一種職務。
呼吸觀的行者,只注意[呼吸的進出],不必管空氣到哪裡。
盪鞦韆,也只算[鞦韆盪的次數],不必看盪多高。
一 安般念的聖典文句
諸比丘,此安般念___三摩地修習與多作時,實為寂靜,殊勝,純翠,與樂住.對已生的惡不善法,即能消滅與寂止。
然而諸比丘,云何修習安般念三摩地,云何多作,實為寂靜,殊勝,不雜,與樂住.及已生的惡不善法,即能消滅與寂止。
諸比丘,茲有比丘,去阿練若,或去樹下,或去空閑處,結跏跌坐,正直其身,置念面前.而彼比丘,或念入息,或念出息。
1 出息長時,知我出息長;或 入息長時,知我入息長。
2 出息短時,知我出息長;或 入息短時,知我入息短。
3 覺知全身我出息; 及 覺知全身我入息.彼如是學。
4 安息身行我出息; 及 安息身行我入息.彼如是學。
5 覺知喜,我出息; 及 覺知喜,我入息.彼如是學。
6 覺知樂,我出息; 及 覺知樂,我入息.彼如是學。
7 覺知心行我出息; 及 覺知心行我入息.彼如是學。
8 覺知安息心行我出息; 覺知安息心行我入息.彼如是學。
9 覺知心,我出息; 覺知心,我入息.彼如是學。
10令心喜悅我出息; 令心喜悅我入息.彼如是學。
11令心等持我出息; 令心等持我入息.彼如是學。
12令心解脫我出息; 令心解脫我入息.彼如是學。
13觀無常,我出息; 觀無常,我入息.彼如是學。
14觀離欲,我出息; 觀離欲,我入息.彼如是學。
15觀滅, 我出息, 及 觀滅, 我入息.彼如是學。
16觀捨遣,我出息; 及 觀捨遣,我入息.彼如是學。
如是,有十六事而顯示安般念業處。
安般念禪修手冊002修習心與慧20210901
「住戒有慧人,修習心與慧,有勤智比丘,彼當解此結。」
(清淨道論p1 雜阿含 (相應部 )599經 )
二 正文法談
[住戒有慧人,修習心與慧,有勤智比丘,彼當解此結。]是
[清淨道論]的[序論]開場白。
佛陀回答到訪的天子所提問:
[內結與外結,人為結縛結,瞿曇我問汝,誰當解此結]。
[清淨道論],以此[偈誦],來開啟[釋尊]所教導[戒;定;慧]三學,所架構的[清淨道]。
[安般念禪修手冊],也以此偈誦,來開啟,並闡述:[呼吸法門]。說明可以同等成就:[心]與[慧],並[解此結]。
二 文句註釋
[三學]
[戒];[定];[慧]三事,名為[三學]。是佛教徒學習的內容。
或稱[增上戒學];[增上定學];[增上慧學]。
[安般念]的角度,以三個[ING],即:
放鬆RELAXING;專注ATTENTION;了知UNDERSTANDING,三事,來掌握修學[安般念][當下]的[三學]。
[住戒]
[住戒有慧人]所謂的[戒],指行者內心本具[善根],行為得有分寸。
當行者[正念現起]的當下,能,一時遠離了[貪 瞋 癡],就算[住戒]。
[有慧]
[住戒有慧人]的[慧],是指[有意願修學安般念的行者],本具某種程度的[慧根]。因為[有慧],所以[正念]可以現起。
[心]
[修習心與慧]的[心] 是指[心學]。[完成心力培育,俱足五種自在]的心。
[心力的培育],我們稱[心學],或稱[意學]。是安般念修學的第一課題。
[專注],是[安般念]心學的的第一步。[專注]所培育成就的[安住], 是一種[定力]; 一種[止]的工夫。
心學又叫[定學] 或[意學]
[定學];[心學];[意學],是[同義語]。
[慧]
[修習心與慧]的慧,是指[修學安般念所成就的智慧]。
[慧學],是安般念修學的第二課題。[了知];[了別];與[令道心現起],是安般念[慧學]的內涵。
[勤智][比丘]
[精進]於[呼吸觀的行者]。
[結]
指[內觸]眼耳鼻舌身意;[外觸]色聲香味觸法,引申的[內結]與[外結]等[煩惱結]。 結就是[苦]與[苦的根源]。[苦諦]與[集諦]
[解]
[解脫];[斷];[超越];[渡];[了脫],,,等同意詞。
三 結語
[清淨道論],以天神與佛陀之間的問答開場。討論[戒];[定];[慧]。
[安般念禪修手冊],也藉:佛陀的回答[偈誦],[住戒有慧人,修習心與慧,有勤智比丘,彼當解此結。]來開場。
以此,祝福大家,成為勤智的安般念行者。
學得安般念,以此解此結。
。
南無婆伽梵 阿羅漢 三藐三箁陀
安般念禪修手冊001禮敬三寶20210828
禮敬佛陀 禮敬佛法 禮敬兩千六百年來的[聖弟子]
感謝佛法的傳承 。
願:以[聞法];[修法];[得法]的[法味功德],供養三寶。
迴向法界,及一切眾生。
註一
[南無婆伽梵 阿羅漢 三藐三箁陀] 是:[清淨道論]的禮敬辭。
註二
古代,[聖弟子],是指[阿羅漢]。或,已證得初果[阿那含]以上者。
今,我們可以指:[正向佛道精進],[向初果者]為[聖弟子]。以茲鼓勵。
證得[初果_阿那含],也叫證得[種性智]。是永不再退轉的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