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9日 星期五

台灣美術文化交流協會楊志文的心思與努力

2019 台中市港區文化中心 展出的話

 第一次,拜訪李毂摩老師時。李老師很好奇,一個賣米苔目的人,怎麼也辦起美術文化展了。今天,在這裏,向大家略加說明。
  
  二零一六年中,楊理事長接任本協會會務之初,是一個不知如何下手,戰戰兢兢的開始。 
我們:理事長;童秘書長夫婦;慶阿;日月潭紅茶;阿賓,和好幾位同仁。首先,建立了戰鬥團隊,同心協力,腦力激盪。 
  我們想著,從自身的文化源頭;我們想到:清水牛嬤投是,台灣文化藝術的重鎮。 
  早年,牛嘛投時代,清水楊家與蔡家,各自設立家廟學堂。在台南考教中,都有斬獲,兩家互別苗頭,建立清水文化根底。 
  尤其到,叔公楊肇嘉,是台灣民權文化與藝術開展的推手。引領台灣先輩藝術家,建立台灣早期藝術方向。他勉勵青年,要關心台灣民情文化。他為台灣民權藝文的奉獻精神,是我們晚輩的標竿。
  。 
  清水,還有一位,楊志文理事長,稱他伯公阿的楊丁老師。 
  楊丁老師,是一位教育家。也曾是台灣省議會議長。楊志文退伍下來,就是他的司機。天天陪著楊丁老師,為社會喬事;為教育奔波。 
  楊肇嘉叔公,和楊丁老師,為社會;為文化;為教育賣命。一個散盡家財,一個儉腸略肚。 
  楊志文看在眼理,學在心裡。在楊丁伯阿走後,楊志文用米苔目,幫警界;幫藝術界;幫更生人界;宮廟文化界,化解紛爭;喬事情。出錢出力,結果,在台灣美術文化協會,被拱成理事長。
    從最初的見肘與尷尬,到今天的展出。大家所看到的,有目共睹。我們不是[展] 我們只是分享。我們也請來台灣美術史學家,蕭瓊瑞教授,為我們:台灣美術文化協會的楊志文,作一個歷史的見證。當協會第一次拜訪蕭教授時,蕭教授也認為藝術是應該包含多元美學文化。

  本人,楊平猷,和好友王淳義(請起立),四十年前的七十年代,為了落實藝術與生活的美學關係,曾作了一個[文化造型運動]的實驗。當時,我們造媽祖手推輾轎;製做寶覺寺民俗館;沙鹿國小校園雕塑。這是秉承了楊肇嘉,台灣價值的精神延續。並記錄發表在雄獅美術,也得到很多回響。聽說,這個記錄,曾被某大學生拿來做博士論文的專題研究。 

  當楊理事長,掌權之初,我們就以協會的:[文化交流]思想為方向,延續了楊肇嘉的台灣意識,台灣價值,與文化造型運動的在地生活文化精神與奉獻。
  加上楊志文本人的孟嘗君習性,延請精英藝術家,參與壓陣;並提出自家的米苔目;接納茶品藝術;品茶藝術;冶劍意術;金銀緞造藝術;車床藝術;糕點藝術;練土藝術;攝影藝術;米苔目藝術等,生活精品製作,來提倡創造新的時代生活文化品質。我們也參與各種藝文社團,更生團體活動,參與廟會迎神,或監獄慰問。更開創巡回在警局藝廊展,成為不同於一般社團展覽,的另類而務實的多樣文化藝術。 

  我們在展出作品上,力求精緻,也講究多元隨緣方便,讓在地文化美學出頭天。但我們更重要的是:社會生活的平等看待,相互融合與和協親善。
 
  這樣的楊志文的思想,與文化交流方式,得到歷史的見證。也希望大家一起來分享。
  
  謝謝
                 楊平猷 2019年8月11日 於清水



1 則留言:

  1. 平猷兄老當益壯,年年有創意,令人驚喜,令人感動。

    回覆刪除